2006年,以严厉打击外经贸领域侵权行为和制售假冒商品行为为突破口,在全区范围组织四次以上打假联合行动,发案率大幅度降低。进一步规范商业、餐饮及其它服务业的特许经营行为, 50%以上的连锁经营企业开展特许经营;继续加大企业实施地方标准及规范的力度,30%以上的美容美发、餐饮企业符合地方以上规范要求;推进成品油市场现代化建设步伐,30%以上的成品油批零企业经营主体及附属设施明显改观;严格规范商业零售企业的销售行为,加大对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的检查力度,重点惩治设置“消费陷阱”的商流及服务企业,严厉打击鼓惑、欺骗消费者的各种形式的非法行为。
严厉整治违法广告,重点整治在自治区主流媒体上发布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及医疗服务违法广告,整治夸大功能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广告。对利用虚假广告进行欺诈活动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
2007年,严厉打击拍卖、典当、旧货等行业的商业欺诈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严厉打击拍卖企业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行为,使“零佣金”或低佣金、回扣等违规行为大幅度减少;典当行非法集资、收当赃物的违法违规现象基本消除;旧货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50%以上,全面推行旧货鉴定估价师执业资格制度。加强对外贸企业的监管工作,杜绝倒卖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的行为;严厉打击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领域的违法违规现象,发案率降到最低,初步建立处理境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特许经营领域:把特许经营纳入全面管理;重点加强成品油市场的整治,基本遏制违规建设加油站的行为,严厉查处加油站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经营行为,50%以上的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符合成品油流通现代化的要求;40%以上的美容美发、餐饮企业基本达到规范要求。
全面推行汽车品牌销售登记备案制度;继续规范全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出售整车及“五大总成”行为,杜绝拼装汽车行为;打击旧机动车市场间互相恶意竞争,成立二手车交易市场监管机构,统一二手车交易票据,使旧车交易环境明显改善,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走上正轨。
加强对广告业的监督管理,监督全区所有广告发布者和广告经营者建立健全广告审查员制度,强化责任。
(五)农资市场整顿
1.目标任务
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及农民增收提供保障,切实保证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肥”和“放心药”。具体目标是:农资生产、经营者证照齐全,制度健全;农资产品标签符合要求;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力度,市场上各类农资商品质量逐年提高,到2007年,种子、农药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农药标签抽查合格率达80%以上,化肥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饲料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故意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违法行为大幅度减少,农机具整机抽检合格率达 90%以上,零部件抽检合格率达70%以上;制定或修订与农资市场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逐步建立健全全区农资市场管理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全面加快我区农资市场管理法制化进程;建立农资市场动态监管制度和农资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完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2.实施步骤
2005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农资经营户的依法经营意识、农资使用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及对假劣农资的识别能力;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总队,建立农资打假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农资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开展农资专项打假行动,重点进行化肥、农药及饲料添加剂的专项打假行动。
2006年,由农牧部门牵头,联合质检、工商、公安等部门在各类农资市场的重点地域、重点季节和重要环节开展全面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建立农资市场动态监管制度和农资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完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重点做好种子品种审定及种子经营许可证核发的网上公布工作,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打击各种制售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化肥整顿重点是农民投诉多、产品质量低劣的复混肥及新型肥料。加大对农机具及农机配件的检查力度,使市场上农机具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农机配件抽检合格率达70%以上。
2007年,在全区实行种子生产、经营信誉卡制度、流向跟踪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药、化肥市场,力争使农药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化肥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市场的监督检查,全区检查覆盖面达90%以上,重点打击饲料和动物饮水中故意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违法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