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置棚屋、经商摊点、维修场所和洗车、停车场点等设施;
(三)倾倒和堆放垃圾、杂物、建筑材料及其他非公路养护施工材料;
(四)采矿、取土、挖砂、挖沟、制坯、烧窑、沤肥、燃烧物品、排放污水和采取损害公路和公路设施的引水灌溉措施;
(五)打场、晒粮;
(六)擅自设置路障;
(七)填塞、损坏排水沟,改变排水走向,利用公路桥涵、排水沟筑坝蓄水,设置闸门;
(八)在公路桥梁及公路隧道内铺设输送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液体的管道;
(九)擅自移动、毁坏或涂改公路设施、标志、标线;
(十)其他侵占、毁坏公路的行为。
第九条 下列需利用、占用公路或公路用地的行为,须经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根据利用、占用公路路产的具体情况给予修复或补偿:
(一)修建铁路、机场、电站、水利等工程设施;
(二)与公路接线、设置道口;
(三)设置管线;
(四)修建跨(穿)越公路的各种桥梁、涵洞、渡槽、隧道、牌楼等设施;
(五)履带车、铁轮车、及其他有损公路路面的车辆上路行驶;
(六)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前款规定的行为涉及交通安全的,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条 在大中型桥梁上下游各二百米,小型桥(涵)上下游各八十米范围内不得进行危及桥(涵)安全的采石、挖砂、取土及修筑堤坝、倾倒垃圾、压缩或扩宽河床、进行爆破作业等。
第十一条 在公路两侧从事开山、采石、伐木等作业,不得危及公路和公路设施的安全。有危及可能的,从事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在作业前报告公路管理机构,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已经危及安全的,应立即停止作业,听候处理。
第十二条 因交通肇事、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公路路产损坏的,当事人应主动向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接受处理。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肇事时,涉及损坏路产的,应及时通知公路管理机构勘验现场。公路管理机构应根据路产损失程度向当事人追索赔偿费。
第十三条 公路路政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对损坏路产的车辆,可暂扣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证照或责令其在指定地点停放,接受处理。
第十四条 利用公路进行驾驶员训练、开设考试场所时,承办单位应经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在指定路段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