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发布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2)产量表现
  该品种1997-1999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97.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2.6%;1999-2000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6.4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4.89%。
  (3)品质性状
  2000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4.2%、湿面筋34.2%、沉降值32.8毫升、吸水率57.6%、形成时间3.5分钟、稳定时间7.2分钟、公差指数30B.U,弱化度46 B.U,评价值57。
  (4)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于在全省400-500公斤地块推广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旬,高肥水地块基本苗10万左右,中产田基本苗15万左右。该品种分蘖力强,抗倒性一般,全生育期氮肥用量不超过12公斤,合理增施磷、钾肥。群体较大麦田,春季肥水后移至拔节期,生长过旺时可喷施壮丰安,增强抗倒伏能力。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7、汶农5号
  泰安市大汶口农科所选育而成,2003年10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31号。
  (1)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99.1万个,亩有效穗数40.7万穗,成穗率41.1%;生育期238天,比对照晚熟2天,熟相好;株高72.8厘米,穗粒数36粒,千粒重39.7克,容重783.6克/升。株型紧凑,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粉质,较抗倒伏。2002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
  (2)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32.2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4.14%。2002-2003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7.88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7.52%。
  (3)品质性状
  2002-2003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14.57%、湿面筋34.3%、沉降值39.3毫升、面粉白度94.76(aacc测试法)、吸水率59.5%、形成时间4.7分钟、稳定时间4.1分钟,软化度73FU。
  (4)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于全省中高肥水条件下推广利用。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及磷钾肥,适宜播期9月28日-10月5日,亩基本苗10-12万,亩穗数42万左右,穗粒数在40粒左右,千粒重42克。该品种具有高分蘖、高成穗的特性,在栽培管理上,采取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在深耕细耙、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严禁大播量,靠分蘖成穗成大穗来获得高产。春季追肥宜在起身期至拔节期,注意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8、聊麦16号(原代号聊9518)
  聊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2003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32号
  (1)特征特性
  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成穗率较低;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最大分蘖111.3万个,亩有效穗33.2万穗,成穗率29.8%,生育期240天,比对照晚熟4天,熟相中等;株高79.6厘米,穗粒数34粒,千粒重46.6克,容重748.7克/升;株型中等,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硬质。抗倒伏性中等。2002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感白粉病。
  (2)产量表现
  该品种2000-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7.9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3.14%;2002-2003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57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0.0%。
  (3)品质性状
  2003-2004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15.02%、湿面筋33.1%、沉降值34.1毫升、面粉白度94.88(aacc测试法)、吸水率58.4%、形成时间4.7分钟、稳定时间3.5分钟、软化度90FU。
  (4)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于在鲁中、鲁南、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中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适宜播期10月5日至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5万,施足基肥,足墒播种,控制越冬肥、返青肥,重施、巧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浇足浇透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9、黑马1号(原代号By6281)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