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和企业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或者行政管理部门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或者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五十七条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制。
第五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举报、投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接受举报、投诉的机关和部门应当自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做出处理决定,并将查处结果答复举报、投诉人;对重大违法案件,查处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应当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未公开或者公开的政务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该政务信息公开机关公开或者改正;因政务信息未及时公开或者公开的政务信息不完整、不准确,造成重大影响或者经济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投资者和企业索取的书面信息资料拒不提供的;
(二)以开会、学习等理由影响办公时效的;
(三)对咨询人的咨询不接待、不答复的;
(四)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审批办证申请不予受理的;
(五)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书面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六)对审批办证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未书面说明理由的;
(七)在受理、审查、决定审批办证申请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八)不按时参加联合审批和现场联合踏勘或者不反馈意见的;
(九)政务信息公开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超越职权进行行政执法、司法活动的;
(二)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年度检查计划未报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核协调或者未按照行政检查计划实施检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