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中试和工业性试验基地建设。“八五”期间重点装备和建设农药、滤纸、焊接设备、一步一浴法染料、辐射加工、激光产品、半导体材料、试验动物等二十个中试基地。“九五”期间,再重点武装二十至三十个中试基地。加强工业性试验基地和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九五”末基本完善我市工程技术试验的条件,大大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
4.进一步放活地方独立科研机构,引导技术开发机构向研究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强化内部管理、自主经营;进一步发挥竞争机制作用,通过分级管理,坚持优胜劣汰,积极稳妥地进行调整和整顿,使大部分研究所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积极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发挥技术密集的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鼓励研究所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市科研机构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
(六)加强应用性基础科学研究和重视基础研究开展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争取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培养出若干国际上有影响的杰出专家、学者和大批后备人才。继续实行“自然科学基金”和“21世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工作,有选择地支持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本市重点学科的研究。部分研究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
今后十年,21世纪青年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金额将逐步增加。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驻津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力量,为本市经济科技发展服务。“八五”期间我市将争取由国家建成天津大学—碳化工等四个国家级重点试验室。“九五”期间将进一步增加。
(七)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今后十年,我市软科学研究的重点是,紧紧围绕依靠科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从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体制改革和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深入研究,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行方案。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决策系统和决策执行程序。对发展战略、政策制定、重大项目选择等问题,要经过决策系统的严格论证。注重软硬结合,促进软科学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快我市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市级科技咨询中心和咨询网络,建立若干行业和技术领域的专家咨询组织,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学科齐全、知识密集和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的优势,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工作,扩大专家对科技工作的参与,促进各级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使科技咨询业尽快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八五”期间要完成天津科学技术志的编修工作,并进一步深入研究科技事业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预测。
四、保证条件建立科技与经济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新机制,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管理。具体应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一)稳定和完善科技政策,研究制订促进科技进步的有关法规在进一步用好用足已有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抓紧研究制订本市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技术政策,并着手制订有关鼓励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进口替代和技术出口,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及扶持科技进步的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加快科技立法工作,把成熟的促进科技进步的重大政策纳入法制轨道。抓紧研究制订科技进步法,以及有关组织机构、人才、奖励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规。争取二000年我市的科技立法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二)提高科技投入强度,拓宽投资渠道,调整资金使用结构从我市经济建设对科技发展的要求以及市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较大幅度地增加科技投入,尽快提高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经测算,“八五”期间,科技贷款可以30—40%的速度递增,并逐步建立科技开发风险基金。资金投入按科技计划体系的三个层次合理分配,为加强储备技术,保持应用基础研究占8—10%的比例。今后十年,要逐步建立国家、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资体系。市级科技经费要统筹安排,集中用于一本帐。各行业要建立科技发展基金。企业要用好各项优惠政策,逐步成为技术开发活动投入的主体,还要积极吸引和合理利用外资,千方百计开拓其它资金渠道。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的审计监督,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强宏观管理,发挥大科技计划体系和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的综合优势在市科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部门统筹计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总体计划体系,实行全市科技工作一本帐。继续坚持组织跨行业、跨学科全市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的作法,并形成层层都抓科技攻关的新局面。用整体观念协调科技攻关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引进创新等各项工作的关系,上下衔接,左右关联,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干几项对我市经济有影响的大事。在加强宏观管理,用计划引导大方向,组织大战役的同时,对渗透在各个领域的量大面广的科技需求,不断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试行项目招标及承包等办法,开拓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