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外语好的外向型企业家和复合型人才。
到二000年,从总体上看,我市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基本建立起一种充满活力、高效运行的科研、引进、创新、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生产从高耗低效的粗放型向低耗高效的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科技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与实现我市成为一个开放型、多功能的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相适应,成为一个学术领先、技术密集、人才精良的科技中心。把振兴天津经济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顺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我市科技工作从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发,围绕“316”(三个带头产业,十个重点行业和六十个重点产品)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合理配置科技力量,精心组织汽车、计算机等十个重大科技攻关滚动项目;抓好一百项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预研三十类产品和技术,增强中心城市的科技辐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载体功能。
(一)用先进成熟的产业技术改造我市传统工业传统工业是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部门。天津作为全国综合性工业基地,肩负着输送先进技术的重任。要率先采用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改造、装备传统工业,并突出电子技术的应用;要从单项技术迅速形成系统成套能力和工程化、产业化技术;解决长期落后的表面处理、模具加工、优化设计和基础工艺等项共性技术,提高整体加工技术水平;坚持节能节材,从质量、品种、效益入手,在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上打出优势。以技术实力保持和开拓天津传统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更多地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重大技术装备,并打入国际市场。
1.机械工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设备水平,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发展进口替代,增强重大技术装备的成套制造能力,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装备。
——在充分发挥现有三个支柱(机床工具、工程动力、能源电工)产业及四十个拳头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扩展功能,逐步形成产品系统成套能力。
——狠抓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与制造技术,组织对食品、包装、纺织、水泥、化工机械等行业引进成套设备的消化吸收、进口替代。“八五”期间,重点发展十二种成套设备。在自主开发基础上,引进消化石油钻采和贮运技术、石化机械工程系统技术。
——大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八五”末,机床产品数控率达10%,争取“九五”末有更大发展。发展柔性制造技术,建立柔性制造生产线和柔性加工单元示范工程。
——提高开发能力,采用以优化设计、模块设计、工艺造型设计、可靠性设计、反求工程为主要内容的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手段。
——加强基础机械、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的研究,提高设计、制造、过程控制、可靠性及合理配置等项关键综合技术。
2.汽车工业作为港口城市和海陆空客货运枢纽,我市汽车工业应有较大发展。从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的实际出发,以夏利轿车和微型轻轿车为主。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基础上,保持轻、小、快、省的特色,解决上能力、上水平的生产技术,尽快形成规模经济。
——围绕微型车、轻型车新车型,组织国产化攻关。为引进车型配套,开发一批零部件新产品、新材料,开拓国内市场,并争取打入国际市场。
——提高开发手段,采用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含模具CAD、CAM),研究开发柔性加工生产线成套技术,以及研制专用数据库、程序库、图型库,加强汽车制造工艺试验研究,进一步装备汽车技术开发中心,逐步形成对引进车型变型和派生设计与制造能力。
——消化吸收微型车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技术,自主开发研制轻型车发动机。研究检测技术和安全性、可靠性及节油减污技术。
3.化学工业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精细化工,农用化工、基本化工原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等产品及其下游产品,变仿制型为仿制、创新结合型。并注重解决质量、品种、成本和环保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