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七五”,还应注意到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十分协调,企业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压力和动力,更缺少科技进步的活力和实力。科研机构尚未摆脱单纯科研的发展模式,技工贸相结合发展科学技术的有效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科技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二)许多科技成果往往是一个个单项工艺技术,缺乏系统成套能力,更缺少工程化、产业化生产技术,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三)科学技术未形成为国民经济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因而经济增长不得不依靠引进生产线,不能形成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发展储备不足,科技开发队伍后备力量不足,科技开发实力得不到充实提高,科技事业缺少后劲。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跟踪和发展高新技术、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总体部署中,结合天津的优势和实际,一是集中精力解决工农业适度规模经济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现代化问题;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进口替代——技术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加速技术成熟、效益显著、量大面广的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用科技直接进入主战场,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近期乃至本世纪末的经济发展目标服务。二是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向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安排好储备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使科技发展面向未来,为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振兴打下基础。
根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应贯彻以下指导思想:
——坚持科技发展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的方向,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实行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相结合。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国际合作为辅,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
——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速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我市经济整体素质上新台阶。
——坚持以骨干大中型企业为阵地,进一步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密切结合,有效地参与技术进步活动。
——坚持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把节约渗透到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节约与开发相结合。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走出具有天津特点的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
主要奋斗目标是:
(一)依靠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八五”末,我市重点行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发达国家水平,某些优势领域和学科达到八十年代中期水平。到二000年,争取达到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水平。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八五”要达到15%以上,“九五”达到20%以上。
(二)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组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主要产品国产化率达到50%—80%;引进成套设备国产化创新十至二十套;技术出口“八五”末占外贸出口总额的3—4%;“九五”末达6—8%。
(三)加速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十年期间,力争取得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六千项,推广应用率保持80%左右;进一步开拓技术市场,推动科技成果向商品化转移,“八五”期间,技术合同成交额要达到十五亿元,“九五”期间力争翻一番。国家授权专利总数达四千件以上,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外专利。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八五”末,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九五”末达到6—8%。出口创汇额所占比例不低于15%。“八五”期间新技术产业园区、翠屏湖科学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九五”形成较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出一至二代高新技术产业。科贸街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四百家。
(五)为农业上两个台阶提供技术保证。“八五”期间,建立四十个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提供四十套综合配套技术,在适宜地区推广率达60%。
努力提高农作物单产,十年内农作物良种更换两次。
(六)造就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能承担重任的科技队伍。到二000年,我市科技队伍由目前的二十九万人发展到三十六万人左右。高级职称所占比例由4.8%上升到10%。“八五”期间,要有计划地从年轻一代中重点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国外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尖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