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登记工作是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从1997年下半年开展以来,工作的进展不平衡。今年,各地区、各系统要切实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统计登记管理的通告》的规定,认真做好本地区、本系统统计登记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市统计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适时调整、理顺各种统计关系,保证统计关系正常化。理顺统计关系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防止数出多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市的统计关系从总体上说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关系亟待理顺。主要有:区、县级市的统计口径和全市统计口径的关系;市属单位改制后的统计关系;企业集团统计与块块统计的关系等。1998年,各级统计机构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逐步加以理顺。为配合我市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需要,市统计局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新的统计体制。
(四)进一步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实现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化。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直接因素。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经常进行,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1997年,我市统计人员共同制定了《广州市统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1998年,各级统计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大力开展对各级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增强各级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使《广州市统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真正转化为全市统计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三、努力提高统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拓展统计服务的新领域。
1998年,全市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要紧密围绕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努力提高统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拓展统计服务的新领域。
(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统计的决策参与度。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1998年,全市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通过加强调查研究,大力提高统计分析的水平。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及时反映“十五大”以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深层次地研究广州面临的国有企业转制、职工下岗失业、金融风险隐患、城市建设与管理、财政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紧密配合广州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以及城市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积极开展专项调查和政策追踪,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党政领导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意见。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基本单位普查和农业普查成果的开发利用,要继续搞好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工作。要发挥群体优势,通过调动全市统计分析网络资源,联合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大专院校及社会上专家学者力量,推出一批针对性强,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精品。在分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统计信息搜集、筛选与报道工作,及时向本级领导、上级政府及统计部门提供重要信息,力求使统计在广州市宏观、微观决策与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做好统计新闻发布与宣传工作。要在保守国家及企业、个人秘密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将统计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成果向社会公布,推进统计社会化服务。统计新闻宣传要努力突出时代特征,努力撰写一批质量高、影响力大的新闻稿件,提高统计新闻的采用率。今年,市统计局已在穗港两地同时召开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报告会,在广州日报上发表了《199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此外,市统计局还将在市委外宣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按季发布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信息。为扩大统计新闻的影响,树立统计新闻的权威,市统计局要研究市一级统计信息的定点、定时发布办法,建立和健全统计新闻的发布网络。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组织好本地区的统计新闻发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