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意识,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路子。要明确落实各县区、各部门招商引资的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利用“桂林山水”的知名度,不断探索有效的招商方式和途径。坚持境内外资本市场并重,重点引进国际性大公司、大财团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外引外,以大招大,抓大带小”,实现投资一个,带动一片,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增辟融资渠道,实行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国际租赁、转让经营权、BOT等新型利用外资方式,尤其要把批量出让现有存量资产经营权或所有权作为利用外资的新路子。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外商参与与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和高新技术的开发,实现利用外资领域新突破。
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外贸体制和外贸企业改革步伐,制订和落实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的措施,建立外贸发展基金,积极支持我市骨干企业和“三资”企业自营出口。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工业成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降低出口换汇成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外贸企业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市场全球化的“大经贸”战略。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环保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厂和到境外承包工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国民经济的外向度。
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理体系。依法管理,维护外商合法权益;简化审批手续,继续坚持重大项目跟踪联络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完善配套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口岸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建设便捷开放的出入境通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桂林市对外开放良好形象。
12、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坚持“科教兴市”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努力加快科技进步。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建立政府、民间和受益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开发投入体制。改革科技拨款机制,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和高科技风险基金,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产业项目,逐步使全市科技开发投入和产出机制步入良性循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行农科教三结合,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抓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研院所的改革力度,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相互兼并,形成新型的科技企业集团;鼓励高等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创办科技企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增强发展活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给予经济独立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享受独立科研机构相同的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科研新机制。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技术中介组织机构建设,大力开展以行业、专业为主的各类技术交易活动,促使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特别要加快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