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2000年全市实现“两基”达标,各类教育教学质量居自治区前列,2005年,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协调发展,教育质量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繁荣发展现代化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商品市场建设,逐步使文化产品成为消费热点,使文化产业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卫生执法、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步伐,完善和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加大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城市医院突出抓好特色专科建设,重视发展保健医疗,200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卫生管理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农村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狠抓强项竞技项目,加强体育设施建设。重视社会科学研究。积极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加快广播电视发展步伐。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9、努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按照收缩战线、调整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国有骨干企业通过多种资本运作形式改制成多元所有制结构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对中小型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全面放开搞活;把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和吸引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参股、兼并、购买等形式来发展壮大,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调整产业结构。依据“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壮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优化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顺序,从现在的一、二、三调整到2000年的二、一、三,到2005年达到二、三、一,并力争实现三、二、一。理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农林产业结构,提高农林综合生产能力,到2005年经济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重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经济果林面积显著增加,农村非农经济收入的比重和农业商品产值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调整工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壮大支柱产业。加快调整第三产业结构,以旅游业带动交通运输、邮电、商贸、餐饮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网络服务、咨询服务和社区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新兴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
10、努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改革总揽全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深化粮食等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形成开放、统一、有序竞争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加快企业改革与整顿步伐。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企业用工自主的劳动管理制度和公开平等、择优聘用的岗位竞争用人机制以及按劳动与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财务、技术、成本、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具有一定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行厂长(经理)年薪制和实施财务总监派驻制度。加快各项配套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机制,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适应多种所有制、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完善财税体制,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财政收支平衡。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推进住房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