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力发展农业,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发展。深入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农林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长期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农业的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现在起到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200元以上。努力增加各县乡财政收入,增强农村整体经济实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名、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特色农业。在主攻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提高粮食品质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畜牧、水产、林果、蔬菜、花卉生产,重点建设沿桂阳公路、桂黄公路和机场路两侧、漓江两岸的优质林果为主的经济带。改造好低产林和疏残林,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加强以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搞好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加快农村电网的改造和建设,提高防洪、排涝、治旱能力。
大力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环境。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严禁砍伐水源林、防护林,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搞好护林防火,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和漓江流域防护林、水源林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和农副产品流通网络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形式,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销售、贮藏、保鲜工作,强化抓生产从抓流通开始的观念,切实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大力发展以食品饮料工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加强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培植产供销一条龙的集团公司。
切实加强领导,下大力气加快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乡镇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支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抓住沿海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城市国有企业结构调整,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乡镇企业与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生产、建筑建材业和商贸、运输、旅游、饮食等服务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群。引导乡镇企业搞好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加快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切实为农民做好各项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配好各乡(镇)、村的领导班子,使之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点的现代工业,把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振兴,盘活存量,培植增量,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开发一批新产品,新建一批生产线,建成一批新企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有桂林特色的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