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的调查的通知

  发展节水灌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节水灌溉的成功实践,使广大旱区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家已明确,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中,土地政策30年不变,农民可以放心地搞节水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用电费会大幅度降低,为节水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资金和配套代款并把水利建设作为重点,为我省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创造了良好条件。可以说,21世纪的农业,谁抓住了节水灌溉,谁就抓住了增产增效的主动权。我们一定要抢抓这个机遇,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一、科学制定面向21世纪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
  根据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和我省旱作农业发展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节水灌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西部旱区少雨缺水的主要矛盾,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以科技为先导,通过重点地区治理和典型示范,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为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奠定基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要坚持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试验示范,典型引路,积极引导,不搞行政强迫命令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效益第一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东部地区要以雨养农业为主,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积极推广水田节水技术。西部干旱地区要积极发展灌溉农业,重点实施“3577”节水灌溉工程,从今年开始到2005年,投资35亿元,用7年时间,新增喷灌面积700万亩。旱田春播期间全部实现节水点灌,苗期灌溉保证率达70%以上,基本解决西部苗期灌溉问题。这项工程完成后,可以新增“吨粮田”100万亩,“双千田”(亩产千斤粮,亩收千元)100万亩,经济田(每亩收入1500元)20万亩,通过节水灌溉每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5亿公斤,农民增收25亿元。省水利厅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这个总体构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修订和完善全省发展节水灌溉整体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旱区市、县、乡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分层次制定规划,突出工作重点,并认认真真地组织实施。
  二、大力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合理确定节水灌溉形式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增强灌溉能力,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全省各类地区,要分清重点,因地制定地科学利用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水并用,大力开辟节水灌溉水源。要加快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尽快上马嫩江尼尔基水库工程,讷莫尔河上的山口水库,挠力河上的龙头桥水库,呼兰河上的阁山水库,拉林河上磨盘山水库,穆棱河上的青龙山水库和桃山水库二期工程等,同时对28座中型水库和380座小型水库进行消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这些水库建成、消险后可增加供水量64亿立方米。对于丘陵山区要加快小型水库、小塘坝、小蓄水池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县,可以搞“百库群”建设。通过这些工程建设,使我省地面水控制能力由目前的12%提高到27%以上。要加快北引、中引、南引工程扩建,年引水量由4.8亿立方米增加到21亿立方米。要大打其井,每年打井1万眼,到2005年机电井总数达到14.8万眼。届时,我省西部地区单井覆盖面积可由现在的1000多亩降低为500亩以下。要认真总结推广肇东、安达、依安等县(市)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采取节水灌溉与农机、农艺措施相结合,节水灌溉与高产高效经济区结合,节水灌溉与提高复种指数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节水灌溉形式。70年代起源于西部的节水点灌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播期灌溉问题,要注意引导这项技术逐步由西部向中部和东部地区延伸,并由只灌保苗水向灌丰产水上发展;白龙灌减少了两级土渠输水与配水过程中的水渗漏损失,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应在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推广应用;大庆地区试验成功的地埋管输水技术,具有一井多点出水,减少输水渗漏、蒸发、节约占地等优点,要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1995年以来再次兴起的喷灌和微滴灌技术,科技含量高,具有节水、节地、省工、省时、省电等其它灌溉形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应作为未来节水灌溉的重点形式,在大田作物、大地蔬菜、果园、温室大棚等加大推广力度。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