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北”防护林工程(续建)。该工程公布在4个地市、30个县(市、区)、17个国营农场。主要建设内容为:到2003年,完成造林面积16.36万公顷,防风固沙林3.8万公顷;到2010年,完成造林面积23.64万公顷,防风固沙林9万公顷。
(六)西部松嫩平原“三化”草地治理建设项目(新建)。该项目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地区所属13个县(市、郊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人工草地33.3万公顷,改良草地120万公顷。2003年完成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建设围栏封区育草40万公顷;其余113.3万公顷改良任务到2010年全部完成。
(七)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续建)。主要建设内容为:在现有10个县(市)、20个乡(镇)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到2010年建设3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市)、60个乡镇。
(八)松花江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建设工程(新建)。该工程分布在松花江流域20个县(市)。主要建设内容:对该流域2度以上的129万公顷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2至6度调整垅向,6至15度的坡耕地修筑水平和坡式梯田,建立科学的耕地培肥制、土壤耕作制及作物轮作制。
(九)乌苏里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新建)。工程区在佳木斯、鸡西、双鸭山市所属县(市)及境内农场。建设主要内容为:建立国际野生动物保护通道和自然保护网络,改造中低产田,开展低洼湿地的综合治理,扩大绿色植被,合理利用资源,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使该区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程(新建)。该工程重点地区是三江平原与长白山地(包括老爷岭、张广才岭)。主要建设内容为:编制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在全省“两大平原”与“两大山区”内,对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管理,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合理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十一)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程(新建)。该工程建设地点主要在“两大平原”与“两大山区”。主要建设内容为:到2003年,全省新建自然保护区20个,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33.12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2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达到300.2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6.35%;到2010年,再新建自然保护区28个,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44.96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5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面积达到445.2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9.42%。
(十二)绿色食品基地开发建设工程(新建)。工程分布在全省已开发生产绿色食品的54个县(市)、45个农牧场。主要建设内容为:到2003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00万公顷,其中水稻40万公顷,大豆20万公顷,玉米15万公顷,小麦10万公顷,杂粮、经济作物、其它作物各5万公顷。绿色畜产品占畜产品的比重,乳制品50%,牛羊肉40%,猪肉5%,禽肉30%,禽蛋8%。到2010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0万公顷,其中水稻80万公顷,大豆40万公顷,玉米30万公顷,小麦20万公顷,杂粮、经济作物、其它作物各10万公顷。绿色畜产品占畜产品的比重,乳制品90%,牛羊肉80%,猪肉20%,禽肉50%,禽蛋25%。
(十三)绥化绿色走廊工程(新建)。该工程建设区在绥化地区。主要建设内容为:到2010年,总建设面积349.3万公顷,植树造林30万公顷,人工种草5.6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20万公顷,绿色食品作物面积10万公顷。
(十四)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新建)。主要建设内容为:在10个县(市)、农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低洼易涝治理和低产田改造等示范工程,使项目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