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定

  从现在起到2003年是实现近期目标的关键时期。要力求起好步,开好局。采取切实措施,启动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建设要有较大突破,起到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停止天然林采伐,坚决禁止毁林毁草开垦,逐步将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的坡地逐步实现梯田化,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到2003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其中:管护1800万亩,封山育林750万亩,人工造林230万亩),营造生态林140万亩,改造低效林300万亩,退耕还林130万亩,建设商品林1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3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00平方公里,坡耕地改造125万亩;完成沃土工程125万亩,草场草地建设80万亩,庭院生态50万户,稻田生态70万亩,农村沼气池25万口,省柴节能灶30万户。在重点地区建设一批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全市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体系。
  中期目标。从2011年~2030年,在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之后,大约用20年时间,力争使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观。这一时期主要奋斗目标是: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生态林300万亩,改造低效林905万亩,退耕还林268万亩,建设商品林616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1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202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坡耕地改造500万亩,完成沃土工程500万亩;草场草地建设400万亩,庭院生态200万户,稻田生态400万亩,农村沼气池400万口;农村省柴节能灶120万户。
  远期目标。从2031年~2050年,再奋斗20年。全市生态环境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这一时期主要奋斗目标是:继续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林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商品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宜林地全部绿化,林种、树种结构合理,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45%以上,确保各项工程造林长期发挥效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坡耕地改造490万亩,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完成沃土工程490万亩,稻田生态400万亩,草场草地建设430万亩,其他生态农业工程得到巩固发展,全市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三、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布局
  依据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差异,并适当兼顾行政区域的相对完整性,将全市分为三峡库区、丘陵地区、中低山区、主城区郊区四大片区。
  (一)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包括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开县、万州、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江津等15个区县(自治县、市),面积43961平方公里,总人口1408.28万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3.4%和46.3%。人口密度为320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1.40亩(统计数为1.08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364元。森林面积1447万亩,占全市的55.8%,森林覆盖率21.9%;水土流失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的55.4%;坡耕地面积1161.31万亩,占全市的55.0%。
  该地区是三峡工程库区所在地,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一是大量良田熟土将被淹没,移民迁建安置占地,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生态环境差,自然灾害较为严重。该地区石灰岩山区广布,森林植被较少。森林覆盖率仅比全市平均水平约高0.9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55.3%,比全市高2.5个百分点,中度和强度侵蚀面积占该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0%以上。山高、坡陡,降雨强度大、河谷深切,山地地质灾害频繁,属大型、特大型滑坡多发区;旱地多、坡地多,且地块零碎分散,耕作粗放,工程措施改造任务重。三是贫困人口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较大压力。该地区有国定贫困县7个,省定贫困县7个,有贫困人口近200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市的54.6%。地方财力有限,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国家投入较少,农业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欠帐多、基础差,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任务重。
  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库区移民安置容量和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是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地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营造生态林和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加强床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坡耕地改造、退耕还林和生态农业建设力度,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二)丘陵地区
  丘陵地区主要包括西部和中部的北碚、合川、潼南、铜梁、大足、双桥、荣昌、永川、璧山、梁平、垫江等11个区县(自治县、市),面积14441平方公里,总人口894.26万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17.5%和29.4%。人口密度为619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86亩(统计数为0.7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777元,森林面积248万亩,占全市的9.6%,森林覆盖率为11.4%;水土流失面积5956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3.7%;坡耕地面积422.3万亩,占全市的20.0%。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