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的攻坚战。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全市人民极为关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取得重大突破,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实行“三改一加强”,探索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当前,要由市政府领导同志带队,组织力量,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理清国企改革和脱困的主要思路,研究具体措施,完善有关政策,着力解决人员多、包袱重、资金少、机制不活、产品竞争能力差等突出问题。近期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加大调整重组力度。对现有资产进行优化配置,盘活存量。坚持扶优扶强,支持发展一批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近期重点抓好20个有发展潜力的大型企业集团,40个在国内同行业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企业,50个重点产品,增强竞争实力。二是大胆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尽快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三是深化行业总公司改革,具备条件的尽快完成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的改制工作。成立行业管理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强化资产运作和结构调整职能,同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政企分开迈出实质性步伐。四是抓住当前国家鼓励发展资本市场,增加上市公司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协调运作,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特别要抓好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五是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加快实施兼并破产。六是积极探索债权转股权的路子,促进企业发展。七是落实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目标责任制,年内使45户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到2000年末,努力做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降到20%左右,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八是加强经营者队伍建设,深化企业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九是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住房制度等项改革,尽快出台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十是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按照“三家抬”的办法,切实落实“两个确保”资金,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离退休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发挥各级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作用,拓宽再就业渠道,年内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55%以上。
(二)根据中央对天津城市定位,在制定实施规划、落实具体政策措施上取得较大进展。1997年底,国务院领导专程来津,宣布了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这对天津加快发展是一个极好机遇。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这一目标,全面规划、部署天津的改革、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工作,不断提高天津的地位和综合实力。近期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编制“十五”规划,组织全市各方面的力量,深入研究论证,尽快制订实现定位目标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专门班子研究实现城市定位的标准和具体思路,并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二是围绕加快滨海新区的发展,年内召开一次高层次的研讨会,找出新区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启动点,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优化区内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实现整体联动。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综合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研究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首都国际机场联合组建集团公司问题。四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在发展金融、商贸、信息、旅游业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五是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研究制定需要中央支持的具有宏观和长效的政策。六是进一步发展与环渤海地区的联合与协作,尤其要重视发展与北京市、河北省的联合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