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建设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工业废水的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确保大量削减废水中的COD、油类和酚等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改善地面水质。配合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沈阳、鞍山、抚顺市等20座污水处理厂,119项工业污水治理工程,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示范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的8项生态工程。远期,按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考核,浑河的抚顺段、沈阳段,太子河的本溪段、辽阳段、鞍山段,大辽河的营口段,辽河的朱尔山段要保持国家地面水N类水质;辽河的铁岭段要保持国家地面水Ⅲ类水质,盘锦段要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除参窝水库水体要保持国家地面水Ⅲ类水质外,其他大型水库水体都要保持国家地面水Ⅱ类水质。工业污染源经过重点治理和总量控制,实现达标排放,配合国家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提高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和城市垃圾的卫生填埋与焚烧技术,实现固废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降低对其环境的不利影响。
生态建设:远期辽宁带状城市群内不宜耕种的低山丘陵要全部绿化;带状城市群区域内现有的5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将成为全省生态环境改善的核心区;抚顺、本溪、大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推广节水灌溉、节约施肥等生态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耕地土壤有机质量得到普遍提高。沈阳市和铁岭市北部大面积营造防护林网,初步控制住科尔沁沙地南侵。鞍山。抚顺、本溪、辽阳等市的尾矿得到治理,实施种草、种树。
(2)发展环保产业
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优势,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设备,培植和发展环保产业,形成以大中型环保企业和较高素质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的环保产业队伍。优先开发质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药剂;发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的系统工程技术;发展改良土壤、防止沙漠化、治理水土流失等新技术;大力推广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实用技术。优先发展的环保产品,以突出发展环保设备为主,相应发展为其配套的化工、纺织、电子产品及绿色技术产品,实现环保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
(3)发展旅游产业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发挥山川秀丽、地貌类型多样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的优越条件,以“三座名城”(沈阳、大连、辽阳市),“三大景区”(本溪水洞、鞍山千山、大连海滨)和“一条主线”(清前史遗迹)为核心,重点建设南北两个旅游大区域——辽东半岛两侧旅游带和中部城市辐射型旅游区,促进旅游城市的网络化、现代化。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使旅游产业不断完善。提高旅游服务设备水平,从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提高软硬件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6.发展科技、教育
发展科技、教育是兴国战略的基础。辽宁带状城市群科教基础较好,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1)促进开发区建设
积极支持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开发区质量,改变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高科技商品经营为主的现状,将其办成高科技开发及产业化的“孵化器”,形成江东半岛高技术产业开发带。
(2)建设科教基地,实现科教资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