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应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企业、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引导发展环保产业和其它高新技术产品,滚动扶持20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优秀苗子企业(简称“双二十”工程);大力推广农牧水产业优良品种,推进现代生物、高产增效节本、信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社会支持、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4、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和管理体系建设。大中型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立一批省、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争取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确立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强化技术开发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的配置;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充分挖掘企业技术创新潜力。
鼓励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共建技术开发机构,积极吸纳、转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实施产业化。
引导并促使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企业要达到1%,重点骨干企业要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和建有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应达到 5%以上。
5、加大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各级政府要把技术改造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加强服务和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名品为龙头,改善装备为载体,人才开发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应用高新技术高起点地改造现有企业及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和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特别是要加大对具有相对优势的服装、模具、塑机、稀土材料等行业和产品的改造力度,努力实现年均技改投入增幅大于工业增加值增幅。技术改造要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注重培育企业自立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与企业重组相结合,优化整体结构;与外引内联相结合,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种资金;与人才开发相结合,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企业素质。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和名牌拳头产品。
6、加快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开发和应用,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针对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加强引进、应用研究和二次开发,在农业和海洋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技术、高产增效节本技术、现代集约经营生产技术及农业信息技术等重点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建立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全方位实施“种子工程”,强化引种育种、制种繁种等种子生产和推广销售环节,提高优良品种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