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构建科学、可行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评估机构,统筹和规范各种评估标准和评估行为,建立并逐步完善导向正确、科学有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
24、以发展民族教育为重点积极推进“两基”。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两基”工作的规划和指导,加强以乡镇为单位的“两基”评估验收,认真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确保全区“两基”目标如期实现。努力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在2010年以前,农村学校要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城市学校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抓好扫盲教育和脱盲后继续教育,做好扫除剩余文盲工作和扫盲达标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25、实施“广西教师和校长继续教育工程”。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我区中小学教师“21世纪园丁工程”。认真抓好高等学校21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培养工作和高校教师创新培训工作,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建立教学名师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合格水平,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位层次和高职称教师的质量。
26、加快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努力把广西大学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大学,逐步将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成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园地。
27、实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全面提高我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构建开放型、适应终身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28、建设现代化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用3~5年的时间,通过重点指导、深化改革、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等办法,建设2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和2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使之成为广西高中阶段教育跨世纪发展的“龙头”
29、实施“边境地区形象学校建设工程”,加快发展边境地区教育事业,为树立我国良好的教育国际形象作贡献。用5年的时间,通过自治区、地市、县(市)三级多渠道筹措资金,在边境沿线的35个边境乡镇所在地和自治区级以上的边境口岸各建设一所寄宿制初中和小学(中心校),使之成为当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形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