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育工作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切实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加快步伐,构建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
4、我区2000年至2010年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基本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逐步建立起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相互贯通和衔接、充分体现终身教育思想、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时代特征和广西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5、到2000年,全区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以下。到2010年,全区各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在按规划、按标准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全区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左右。现有普通本科院校全部建设成为硕士授权单位,新增若干个博士授权单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一批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6、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的校点布局,在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寄宿制学校,从实际出发,撤并、压缩教学点。城市要结合布局调整,改造薄弱学校,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开展综合性高中教育的探索,加快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优化高等教育市局结构。
继续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办好寄宿制中小学民族班和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使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到或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
7、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为我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经过5~10年的努力,努力使我区的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水平与规模能基本适应现代化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