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大力促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发展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的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在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创新。广泛应用和大力开发各种环保监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最佳环境适应技术,扩大环保产业规模,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节能型城市,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将为本市经济服务的国防高新技术及产业纳入首都科技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设备、信息和人才等优势,通过共建科技园区、项目开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多种合作形式,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国防技术和民用技术更好地融合。近期要重点建设好京南航天科技园和京西生物医药医疗装备创新带。
4.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关键问题出发,确定一批技术先进、有较大市场潜力的科技攻关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是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1)建立两大体系
--首都创业孵化体系。通过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孵化器、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国际企业孵化器和各种形式的专业孵化器以及孵化基地,形成首都的创业孵化网络。
--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各种专业协会、创新资源数据库和网络化服务体系、网上技术交易系统、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资金以及咨询、评估、投资、法律、设计、培训等知识型中介服务机构,形成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
这两大体系是首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创业孵化体系的建立,将加快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孵化器的建设,进一步发展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联合建设的企业孵化器,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商创办专业孵化器。创新服务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增强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促进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
(2)建设四个基地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通过建设集研究开发、产业孵化、市场营销、培训服务为一体的北京软件产业基地,使软件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通过整合北京地区微电子技术和生产制造等资源,建成中国北方集成电路研究开发和设计中心,设备、材料试制基地以及软、硬件集成产品生产基地。
--北京生物医药基地。通过规划建设“一城、一谷、一园、一带”,即:北大生物城、亦庄“药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京西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创新带,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市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支柱产业。
--北京西三旗新材料基地。在原有西三旗建材城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绿色能源材料等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本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