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农业适用技术
全面实施重点技术推广工程。按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为农民提供迫切需要的生产技术。围绕各地开展的一户(或一人)一亩效益田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对现有的科技成果进行筛选、改造、组装、配套,形成易于被农民接受的技术集成。大力引进适应我省特点的各类新品种、新技术,加强二三产业、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保证农户和企业的技术需求。本着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力度,确保明年各业主推技术落实到户。实现先进技术应用率明显提高,实用技术全面普及,农村各产业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加。
四、重点抓好示范区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创新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科教兴农示范区的规范和管理。示范区建设要体现区域的代表性、技术的先进性和产业产品开发的导向性。对已建立的示范区,要不断增加示范内容,扩大示范项目,提高示范层次,进一步明确技术依托单位,落实领导责任,实行边发展边规范。对拟建的示范区,按照先规划、后发展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突出产业特色,落实领导责任、落实包保部门、落实依托单位、落实保证措施。县乡都要围绕新兴产业开发抓好示范区,村社要有示范户、示范点,努力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配套发展的示范网络化新格局。省及各地主管部门要对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典型,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在适当时候召开全省科教兴农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对一批标准高、作用突出的示范区给予命名、挂牌。
五、突出搞好名牌产品开发
实施名牌产品开发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具有吉林特色的名优新特产品。利用长白山的自然资源优势,打好“长白山牌”,开发冷凉资源和特产资源,创造多品种的山区名牌产品。利用吉林生态环境优势,打好“绿色牌”,开发绿色食品,创保健名牌产品。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抓好加工领域技术创新,创造乡镇企业名牌产品。围绕名牌产品,发展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依靠科技创名牌产品要有量化指标,调动创新积极性,增加现有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档次,增创更多的国家名牌和世界名牌。
六、下功夫培育新的科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