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施“两个推进”战略,加快发展外经工作。
推进产业转移和推进市场转移,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缓解产业过剩压力,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利于提高浙江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大力提高外经队伍素质,提高外派劳务档次,提高国际工程项目的承揽能力,加快发展速度,积极有效地实施“两个推进”,提高我省外经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突出重点,明确措施,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13.加快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整体推进全省外经贸企业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外经贸国有资产要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企业家集中,组建若干有较大规模的集贸、工、科、商于一体的跨国经营的综合商社型的大企业集团;鼓励外经贸企业与工业企业、科研院所、流通企业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各种形式的联合,组建贸工、贸科结合的综合性企业;鼓励跨所有制的多种形式的联合改造,尤其对小型外经贸企业,允许采取更加灵活的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
14.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国际化。中小企业是我省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潜力所在。要加快研究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育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并为中小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提供帮助。要提高中小企业组织化程度,引导和培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有影响的博览会,运用各种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5.扩大加工贸易,重组经济比较优势。扩大加工贸易是发展国际贸易、扩大出口的重要方式。浙江经济具有区位、加工能力、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完全有条件扩大加工贸易。要选择一批规模大、经营规范的重点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在保税区、开发区建立一批加工贸易园区,实行政策优惠,鼓励国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到加工贸易园区内开展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上规模上档次。
16.扩大机电和“两高”产品出口,增强出口后劲。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我省纺织、轻工、食品等传统出口行业,提高电子、机械、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和产品的档次,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强化高新技术园区的外向开拓功能,扶持一批高科技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大高新技术产品专项技改贷款和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对重点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实行财政贴息。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