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产业
水产业结构调整包括海洋捕捞结构调整、水产养殖结构调整、水产加工业结构调整和渔业整体结构的调整,其中海洋捕捞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压缩近海捕捞,开发远洋渔业;水产养殖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开发名特优新品种,实现健康养殖;水产加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渔业整体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渔业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保护和合理开发滩涂、水面等宜渔资源,加速水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调整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高科技工厂化养殖,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殖;稳定近海捕捞生产,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抓好大宗水产品的保质和低值水产品的深加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2000年内,全省渔业总产值、水产品产值和水产品产量要分别达到265亿元、170亿元和330万吨;到2005年,全省渔业总产值、水产品产值和水产品产量要分别达到500亿元、280亿元和400万吨。2000年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养殖产值比例将由1998年的46.4∶29.2∶24.4调整到44.4∶30.6∶25;2005年调整到35.7∶35.7∶28.6。在2000年内,全省用于加工的水产品量为160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48.4%;到2005年,用于加工的水产品量为240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总量的60%。在2000年内,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要达到165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总量的50%;到2005年,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要提高到240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总量的60%。
(四)林业
林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通过林种、树种和布局性调整,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林的比重,加快林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提高全省生态环境建设水平。要以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为目标,深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加快以整治国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为重点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业的整体效益。
在2000年内,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220万亩,飞播造林120万亩,退耕还林49万亩;新增封山育林区、完成幼中龄林抚育分别为100万亩和60万亩;减少天然林采伐面积7万亩、蓄积量35万立方米。到2005年,力争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分别发展到3500万亩和450万亩,新增红松果材兼用林30万亩,全面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全面停止主伐重点生态公益林及公益林区的天然林;6年共完成低产低质林、疏林、灌木林改造任务30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600万亩,森林每公顷蓄积量达到55立方米,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2亿立方米;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控制在550万亩以下,防治率达65%以上;全省省柴节煤炕灶普及率达90%;商品林蛙产量达2亿只,产值7亿元;林下栽参发展到15万亩,产值达1.5亿元;森林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到24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超过5000万元;木材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新增产值2亿元;全省林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