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应提高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要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经济作物快速发展为突破口,以园艺作物(水果、蔬菜等)内涵挖潜为重点,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种植比重。在2000年内,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1999年的79.9∶20.1调整为75∶25,2005年调整到70∶30,届时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950万亩,比1999年减少46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90万亩,比1999年增加583万亩。
在2000年,粮食作物按“两减三增一稳定”的计划进行调整,玉米种植面积为1920万亩,比1999年减少267万亩;高粱种植面积为280万亩,比1999年减少23万亩;小麦、大豆、薯类种植面积分别为350万亩、450万亩、240万亩,比1999年分别增加20万亩、49万亩和2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 0万亩。玉米生产要巩固和扩大沈试29、锦玉2号、东单7号等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品种面积,积极发展高赖氨酸、高油脂、高淀粉玉米及特种玉米;水稻生产要继续扩大辽粳294的种植面积,力争2000年达300万亩,同时适度恢复发展“秋光”、“丰锦”等优质品种及香米、黑米等特种水稻品种;要积极恢复发展大豆生产;进一步扩大辽春10号优质春小麦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150万亩扩大到170万亩,北移优质冬麦由12万亩扩大到15万亩。饲料作物生产,以宜牧地区发展优质饲料粮、牧草为主,搞好种植结构调整,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在2000年内,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要发展到100万亩。经济作物调整重点是优先发展油料作物,进一步扩大蔬菜、水果、花卉、薯类、中草药、露地食用菌等的生产面积。果菜生产要重点抓好“两带一区一线”(辽南400万亩果树带、辽西600万亩果树带、中北部和东部200万亩寒冷果区、沈山高速公路沿线万亩高产高效果树示范园)优质水果开发工程,稳定水果种植面积,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加强良种苗木基地建设,提高名特优新品种比例和果品质量;调整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快名特优新蔬菜品种的开发和引进,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和食用菌生产。优化棚室结构,调整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实行规模化经营。在2000年内,全省蔬菜面积要达到700万亩,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165万亩。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发花卉产业,发展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二)畜牧业
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稳定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和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重点是提高瘦肉型生猪比例和草食畜禽比例,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产值比重。在2000年内,全省畜牧业产值要达到203.2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1998年增长7.11%,到2005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293亿元,比1998年增长54.5%。要努力提高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比例,在2000年内,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出栏量由1998年的200万头提高到340万头,占出栏量的比重由15%提高到27%;到2005年,达到900万头,占出栏量的比重提高到60%。要加速肉牛、肉羊生产,在2000年内,全省肉牛出栏量由1998年的149万头增加到170万头,肉羊由194万只增加到2 20万只;到2005年,分别提高到250万头和300万只。要积极鼓励在城郊发展奶牛业和乳制品生产,在2000年内,全省奶牛存栏量要达到8万头,到2005年,要达到10万头。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