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搞好2000年棉花生产的通知
(鲁政发[2000]18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随着我国棉纺织业出现复苏,纺织用棉有所增加,市场棉价出现回升,棉花供求形势正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为适应市场需求,引导各地和农民搞好2000年棉花生产,特作如下通知:
一、认清产销形势,搞好组织引导
1999年我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调整棉花种植结构,大力推行科技兴棉,棉花平均单产达到73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促进了棉区经济的发展和棉农收入的增加。近期的棉花供求趋势表明,棉花已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和需求大于产出的方向转变。自1999年11月份以来,标准级皮棉从每吨8000多元,上升到目前的1万元左右,高等级棉花每吨已超过1.1万元。1999年全省棉花总产784万担,而纺织用棉1006万担,产销缺口较大,加上原来库存,到新棉上市前也只能是供求基本平衡。如2000年全省棉花生产无大的发展,将能于保证来年纺织用棉需要。
2000年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一年,为适应棉花产销形势的新变化,确保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地制宜地搞好棉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棉区各级政府要认清当前棉花产销形势,根据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提高效益的要求,组织、引导农民种好棉花,充分发挥棉花在棉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调整植棉计划,落实种植面积
根据棉花产销形势变化和我省需要,省政府确定2000年全省棉花种植指导性计划为600万亩,各地要区别情况,认真组织落实。黄河三角洲和滨海盐碱地区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扩大种植面积;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通过扩大棉花与小麦、大蒜、马铃薯等作物的间作套种,促进棉花面积的落实。在棉农自愿的基础上把棉花种植面积落实到村、到户。要提倡和扶持规模种植,发展植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
三、推进科技兴棉,提高棉花单产、质量和植棉效益
1999年随着优质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我省科技兴棉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全省累计推广抗虫棉420多亩,占到植棉面积的70%以上,实现了全省棉花品种的第六次要元,减少且工6至10个,增产皮棉10公斤以上,促进了棉花单产和植棉效益的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2000年各地搞好种子供应,确保种子质量,力争覆盖面达到90%以上。要增加棉田投入,改善棉田生产条件,搞好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等实用植棉技术的普及应用,积极推广棉田间套复种,实行高效立体种植,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使全省科技植棉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不断提高山东棉花生产水平,增强山东东棉花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全省将继续开展科技兴棉示范基地建设。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搞好棉棉花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