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减灾规划(2000-2010年)的通知

  6.生物防火林带工程。通过10年的建设,建成全省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与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相结合的有效林火阻隔网络体系。
  7.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程。加强三项减灾措施: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二是组织实施危险性病虫害工程治理项目;三是常灾性害虫综合治理。2000-2010年,我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成灾率不超过03%。森林病虫害监测覆盖率、森林病虫害检疫率、防治率均达到85%以上。
  (四)努力开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减灾工作
  一是建设广东省动物保护工程。主要是建设省市县兽医诊断室、动物疫情信息系统、疫病防制体系。建设146个动物疫情监测和测报站。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经济损失12-15亿元。
  二是建设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和测报体系。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5-8亿斤,新增效益5-8亿元。
  三是规划建设农作物病虫害减灾预警系统。做好预警计算机网络,使全省病虫防治效果提高10%。
  (五)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1.工作体系建设
  按照省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合作,省、市、县三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对防震救灾工作的领导。成立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各市要在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挥中心,并完成市级“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和逐年的实施计划。强化省市各级防震减灾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完善地震台站管理体制,积极做好震前防御、地震应急实时响应、震灾评估等工作,为各级政府的防震减灾决策提出科学、准确、快速的建议和依据。
  2.监测预报和大震应急系统建设
  (1)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建设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并实现全省联网及与国家级地震台网联网。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全省数字化地震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地测定区内发生的25级以上地震。
  (2)地震分析预报系统。5年内建成一个省级的集地震和地震前兆观测数据、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处理、震情会商和报告演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日常震情分析预报处理系统,实现地震预报信息的快速传递、快速分析处理和快速反应。建立前兆识别、实用化地震预报、震情分析会商等应用软件。
  (3)大震应急指挥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指挥救灾系统,提高大震应急通讯及地震现场工作硬件设备现代化程度。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55个重点县(市)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检查落实。并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要求,制定各重点地区及工矿企业、学校、生命线工程和人员集中场所的地震应急预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或单位进行地震应急模拟演习。加强震情和灾情快速收集、侦察系统建设,做到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各部门能紧急实行地震应急预案,立即投入地震趋势监测预报以及地震现场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做好灾情快速评估,为省市各级政府迅速采取相应的救灾措施提供依据。
  (4)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完善全省地震无线通讯网和现代化移动通讯设备。2000年前建成适应我省防震减灾指挥预警、应急响应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地震观测数据和分析预报信息的快速传递。实现与中央和港澳地区联网。
  3.震害防御
  (1)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编制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多参数和多概率水平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相关地区的抗震设防提供准确依据。加强大中城市生命线工程、重点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的防震减灾工作检查,搞好新建大、中型重点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合理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按照“抗震设防标准”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抗震设计与设防。并做好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对农村住宅采用简便适用的抗震措施问题,进行宣传与指导。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