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减灾规划(2000-2010年)的通知

  2.明确减灾工作的重点。要把大中城市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骨干工程,作为减灾工作的重点,集中力量,减少灾害损失,减轻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逐步完善减灾管理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明确省与各市、县(区)的责任,实行灾害分级管理,逐步形成完整的减灾管理体制。
  4.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全省综合减灾能力。加强对重大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高灾害信息快速采集和处理水平,建立减灾信息的共享机制,做好灾害评估工作,完善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制度,进一步加强综合减灾研究,提高抗御灾害的应急能力。
  5.加强减灾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减灾立法的研究工作,健全和完善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使减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6.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减灾投入。各级政府的减灾投入要随着地方财力的不断增强而相应增加。企业要加强灾害防范意识并积极参与当地减灾建设;充分发挥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补偿作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加强民间的互助与互济,建立社会化的灾害救援和救助机制。
  三、减灾工作的重要行动
  (一)建立和完善“三防”工程体系
  1.非工程体系
 非工程体系是工程体系的补充、完善和协调,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大的效果,应予加强和完善。
  (1)加强领导,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责任制、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这是广东历来防治水旱风灾害的法宝,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制度。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些制度不断补充和完善,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2)实现办公现代化。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装备先进是防治水旱风灾害的办公现代化要求,为达到反应快速、决策正确、调度科学、指挥有力、有效减轻自然灾害的目的,必须进行办公现代化建设。办公现代化建设,包括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设施、科技等方面内容,要统一规划、分级负担、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其中办公设施建设要从办公室构架、办公设备、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指挥决策系统四方面进行。
  (3)建设信息收集及传输自动化系统。广东必须建立雨情、水情、风情、旱情等灾情信息收集及传输自动化系统,建立防灾资料数据库。防灾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分级进行,省的防灾资料数据库包括重点防洪城市、大中型水库、重要小型水库、万亩以上堤围、重要水闸、重要排灌站、历史暴雨洪水及有借鉴价值的水旱风灾情;市、县的防灾资料数据库的建立范围由市、县自定;在重要的防洪工程和重要的河段安装自动远程监视系统。
  (4)制作洪水预报系统、洪水风险图、防洪预案。我省现较常使用的洪水预报方法,应随着洪水预报模型的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实行利用模型进行联机实时洪水预报,以提高预报的精度和增长预见期;重视洪水风险图和防洪预案的制作工作,制作和完善我省的大中型水库、重要堤围、重点防洪城市的洪水风险图和防洪预案。
  (5)加强暴雨、洪水、台风预警系统。加强我省的暴雨、洪水、台风预警系统,对重点的蓄洪区要建立专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水文遥测遥报系统时应同时考虑建立暴雨、洪水预警系统,在河流两岸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安装预警设备。
  (6)通讯系统。防灾减灾的通讯系统要在充分利用现有公网通讯的基础上,建设防灾减灾的专用通讯系统,保证通讯在防灾减灾中绝对畅通。中央、省、市、县之间的通讯利用计算机网络;在防洪重要的工程、台风袭击的沿海地区建设专用的微波、集群、卫星通讯;在偏僻山区的防洪工程建设专用的无线电通讯网。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