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强灾害管理,综合效益显著。我省各级政府均设有由政府主要领导主管,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各种防灾抗灾领导机构。坚持以防为主,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制度和措施,执行灾害监测预警、紧急决策、指挥、调度、组织实施救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增加投入,防灾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科学技术在减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民减灾意识有了较大增强;军警部队支援地方救灾工作,军民关系密切;防灾减灾综合协调能力有所增强,灾害监测、预警水平、防范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防灾减灾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群众受灾基本能得到政府的及时救助,生活有保障。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减灾工程建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环保与减灾工作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的预警系统不够完善,设备及措施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防洪工程标准低;防灾信息采集、通讯手段落后;气象监测、地震监测以及灾害评估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救灾、减灾资金和物资严重不足;灾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深化减灾工作的基础,要重视处理好减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减灾工作与经济建设一起抓的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减灾意识,在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大力开展减灾建设,发挥各种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积极推进综合减灾工作。
──把握全局,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源,加强重点减灾工程建设和重点地区的综合减灾工作,着重减轻对全局或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同时探索减轻其他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减灾中的作用。主要加强减灾应用科学研究,促进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减灾教育面向社会,提高全民的减灾知识水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政府统一组织和部署下,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做好减灾工作。
──加强减灾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外省和外国的经验,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减灾工作交流与合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省的减灾工作。
(二)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现有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和安全达标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兴建一批重要的防洪水利工程、防震抗震工程;建立和完善与工程措施配套的非工程体系;正确处理减灾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既要抓好当前的应急措施,更要做好防灾减灾的治本大计;实施科技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就是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体系,运用工程技术、法律、行政、经济、管理、教育等手段,提高减灾能力,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社会安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任务和要求,加速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完善减灾运行机制,提高我省减灾工作整体水平,推动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
减灾工作的措施是:
1.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减灾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减灾规划和灾害应急预案,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