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开展“一乡一品”活动,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发展“三高”(高质量、高产量、高项目)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引导山区和革命老区群众从事资源开发,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脱贫奔康的成功举措,也是推进山区和革命老区商品农业发展,实现山区扶贫工作从“救济扶贫”向“开发扶贫”转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二、实施议案的主要体会
实施“一乡一品”议案近5年,我们体会到,要切实开展好“一乡一品”活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关键,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是基础,抓好服务、强化管理是保证,政策到位、资金落实是条件。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5年来,有议案实施任务的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一直把实施“一乡一品”议案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抓好。省政府指定欧广源、游宁丰同志负责组织领导,省农业厅综合主办;各有关市、县、乡镇政府,各有关单位都指定1名负责同志主管这项工作,同时把实施成效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做到机构、人员、责任“三落实”。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农技推广网络,在“一乡一品”议案实施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组织、发动、指导、协调、跟踪、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确保了议案的顺利实施。
(二)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议案实施前,为选准选好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开发项目,省政府组织了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水产厅等有关单位,对山区和老区的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资源情况,以及生产结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并对我省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区域布局和开发方向进行了科学的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及市场发展前景,经反复论证,筛选出11类43个品种的开发项目,制订了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和指导100个乡镇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实施过程中,省政府和各有关市、县政府、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各乡镇做好基地定位、土地调整、设计规划和群众发动工作,指导他们完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产品营销等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5年来,100个乡镇中除极个别乡镇因客观原因需调整项目外,都能按原定计划顺利实施。
(三)抓好服务,强化管理。在议案实施过程中,各有关市、县、乡镇政府以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注意发挥各级农技推广队伍的作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工作。产前着重抓好良种的引进、繁育和供应,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中抓好技术培训工作与良种良法示范,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后注意帮助农户搞好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加速主导产品商品基地、商品规模的形成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5年来共建立良种良法示范样板片260个,举办各类培训班3078期,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70%。在抓好服务的同时,各级政府注意强化管理工作。议案开始实施时,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根据省政府“办理方案报告”精神,制订并颁发了《广东省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粤农[1995]5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议案实施的各项具体要求和操作办法,特别要求每一乡镇必须建立农户档案,制订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款专用。1997年,省农业厅、财政厅根据议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又对该“管理办法”作进一步修订,使之更科学、规范,从而保证了议案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