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了山区和革命老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乡一品”主导产品的开发,吸收过去农业开发的经验,努力抓好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护了生态资源,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项目乡镇选择的主导项目,突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群众基础好,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使“一乡一品”开发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能有效地招引社会各界围绕主导产品兴办各类中、小型的加工、流通服务实体。5年来兴办这类中小型龙头企业共500余家,年消化初级农产品约14万吨,增加产值8400万元,贮运销售农产品约21万吨,增加产值13亿元,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保证了农产品流通顺畅,促进了山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一乡一品”主导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过程,也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拉动农村有效需求,减轻城市就业压力起了较好的作用。
(四)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山区农业开发的积极性,达到了“一乡一品”辐射带动“数乡一品”的效果。在议案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的组织、示范与服务工作成效明显,财政资金到位及时、管理严格,因而坚定了农民投入的信心,也吸引了社会上各种力量参与山区和老区农业开发。5年来,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投入“一乡一品”开发的总投资不少于10亿元(是政府财政投入的10多倍),使山区农业开发形成“民办公助”、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投资格局,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5年来,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辐射带动乡镇近250个,辐射带动周边153万户农民共同参与“一乡一品”开发,形成“数乡一品”连片开发的局面。共引导建立了“一乡一品”主导产品种植基地46万亩,水产基地12万亩,饲养出栏山地优质黄羽鸡6800万只。这些乡镇的群众开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五)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议案实施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并帮助农民解决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种种困难,农民从中真正得了实惠,由衷地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议案的实施,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大加强,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学科学、讲科学、办实事、争致富的社会风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计划生育、粮食征购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少基层干部、群众称赞说:“一乡一品”扶到了基层,扶到了群众,扶对了路子,扶出了实效。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