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案实施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省“一乡一品”议案的实施,始终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决议”的要求,科学规划,选准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搞好流通服务,力求办一项成一项。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较好完成了议案实施计划指标,加快了山区和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据统计,全省100个乡镇累计直接扶持农户12.7万户,农户覆盖率平均达264%。共建立各种优质经济作物商品基地445万亩,完成计划的1209%;饲养优质鱼类25万亩,完成计划的1143%;饲养瘦肉型猪49万头、瘦肉型鸭286万只、山地优质黄羽鸡1967万只,完成计划的102%。100个乡镇中,有99个乡镇形成或初步形成适销高效的拳头商品,已全面投产或部分投产的73个开发项目乡镇,累计生产各种优质产品3491万吨,创产值1602亿元,创利57亿元。已全面投产的项目乡镇,其农户1998年人均纯收入达3235元,比1994年增长176%,年均增长44%;预计1999年人均纯收入3552元,比1994年增长203%,年均增长406%,超过议案实施计划指标和同期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目前尚未投产或少量初产的项目乡镇亦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参加“一乡一品”活动的农户,大部分已摆脱了贫困,部分过上了小康生活。
(二)推动了山区、革命老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开展“一乡一品”活动,始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连片种养、分户管理”的原则来组织生产,使山区、老区在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使相当部分(20%以上)的农户参与了同一主导产品的连片开发,加速了某一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和商品生产规模的形成与发展。在此过程中,良种良法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项目乡镇良种覆盖率从40%提高到70%,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质量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山区、老区资源开发实现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为山区、老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如高州西北部20万亩优质龙眼带、西江流域50万亩金牌肉桂基地、粤北30万亩高山种植反季节蔬菜基地、10万亩甜竹笋基地、南雄5万亩白果基地、揭阳10万亩大粒青梅基地和梅州20万亩优质乌龙茶基地等农业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乡一品”活动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近5年来,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100个乡镇中,有43个乡镇和138个村队被国家和市有关部门授予名优特产“专业乡”、“专业村”等光荣称号;有26个主导产品在1999年首届广东青年“三高”农业博览会上分获金、银、铜奖;有11个产品获第二、三、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