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办、农牧渔业厅关于全省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情况报告的通知

  二、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形成的原因
  从调查分析看,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有体制转换的原因;既有领导组织指挥的原因,也有乡村自身管理的原因。主要是:
  (一)脱离实际盲目办企业、上项目,搞各类小区建设。9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发展农村经济,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是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压任务,定指标,特别是在办企业、建畜牧一条街、搞工业园区、科技示范区等方面搞“一刀切”,村级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采取举债的方式进行投入。由于多数项目论证不充分,运营机制不灵活,市场开发不好,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不佳或工程被迫下马,形成大量债务。截止到1998年末,全省村级办企业、上项目、搞各类开发区建设形成债务高达11.33亿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11.5%。
  (二)超越村级承受能力,大办各项公益事业。一些地方领导急功近利,为追求政绩,脱离农村实际,不尊重农民意愿,兴办公益事业。因此,全省村级举债办教育、文化、卫生、修路等活动,共负债15.47亿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15.8%。
  (三)下达指令性种、养计划,强制推行各类技术。一些县、乡为保工业原料、保财政盘子,不是采取引导、示范的形式,而是运用行政手段,逐级下达指令性种、养计划,强迫农民种植亚麻、甜菜、烤烟、养猪、养鹅、养鸡等推广一些不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科学技术,使村共负债10.8亿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11%。
  (四)垫村款项种类多,担保形成债务大。过去,一些部门从农户中收缴的各类集资、摊派、罚款、保险、税费、贷款等款项,绝大多数没有直接面向农民收缴,而是采取政府下达指令性收缴任务的方式,由村级经济组织代收代缴。农户在规定的时限内无法缴纳或拒绝交款,村里为完成任务只好用集体抬款垫付,形成债务12.24亿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12.5%。同时,村级为所属企业、有关单位及个人担保形成不良债务2.8亿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2.9%。
  (五)村级收入增长缓慢,刚性支出增长过快。L998年全省村级总收入为30.84亿元,其中统一经营收入占21%,提留收入占62%,其他收入占17%。提留收入已成为村级收入的主体。从调查的情况看,全省绝大部分村除土地等资源发包收入外,其他收入甚少,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1998年全省村级费用支出总额达21.7亿元,比1995年增加9.1亿元,增长71.8%,仅管理费一项就增支3.16亿元,比1995年增长87.3%。全省有20%左右的小型村,提取的管理费仅够支付当年的干部工资,办公费、招待费、报刊费等大部分靠举债维持,共负债4.43亿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4.5%。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