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有的十七条收费路看,年均收费额在200万以下的有三条,201万-600万的四条,601万-1460万的七条(石营公路高家闸段、109线四十里店至叶盛段、石中高速公路银川段,这三条路99年12月以后开始收费未作统计)。
2、管理成本大、经费增长快。年管理成本比重最大的是青铜峡黄河大桥收费站,依次是太西路收费站、312国道蒿店和石营公路胜金关收费站。青铜峡黄河大桥年均收费146万元,管理成本101万元,占69%,同期应支出的利息172万元,占年收入的120%,没有盈利能力;太西路收费站管理成本占50%,利息支出占38%,盈利能力只占收入的12%;312国道蒿店收费站管理成本占39%,利息支出占37%,盈利能力占24%。管理成本增长最快的是长城路收费站:95年(7-12月)为47万元,96年135万元,97年155万元,98年267万元,99年218万元,年平均增长率22%,从统计的十四条收费路看,管理成本比重占收入30%以下的有五条,31%-40%的七条,41%-69%的二条。这些情况表明对人员及开支的严格控制是加快收费公路还贷的根本途径,如果控制不严,大部分收费路只是养了一些人,还贷将是遥遥无期的。
3、还贷能力低。被调查的收费路桥中,已发生还本付息的有九条,占64%,其中还本付息额占累计收费额10%以下的有三条,占20%-30%的四条,占40%-60%二条。总体上看还贷能力低。
(二)部分路桥收费未采用微机监控系统管理,造成票款流失
目前,长城路、太西路、青铜峡黄河大桥、中卫黄河大桥收费站没有安装使用微机监控设施,管理上落后其它收费站。如青铜峡黄河大桥收费站,98年收入90万元,99年196万元,增长超出100%,与车流量增长不符;中卫黄河大桥收费站98年收入81万元,99年达到162万元,相邻两年间差距如此大,也突出说明没有微机监控系统管理,容易出现疏漏,造成票款流失。
(三)部分收费路桥车流量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目前交通部门对公路新增车辆按5%的速度计算,但一些路桥收费站负责人仍对车流量前景表示担忧。据调查,312国道蒿店、六盘山隧道收费站的年均车流量分别为93万辆次、73万辆次,这样的流量在区内收费路桥中属中等水平,而两个站的负责人对该路段的交通流量前景仍不看好,原因一是310国道甘肃省境内路段正在改建中;二是隆德至平凉的一条道路也在修建沥青路面,两条路完工后,交通量分流将会很大;三是312国道上80%为甘肃和外省车辆。这些变化对通行费收入都有一定影响。
另外,201省道甘肃境内部分路段已改建完工,营盘水至武威二级公路也已改建通车,这对我区312国道路段、银平公路、201省道宁夏境内路段的车流量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