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我省19个经济欠发达县经济结构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农业所占的份额较大,如1999年19个经济欠发达县中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36%,是全省平均水平18%的两倍;人口结构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比全省平均数高10个百分点。农业仍是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县的立县之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必须以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切入点与突破口。我们建议经济欠发达县农业结构调整要做到三个立足。一是立足主题抓调整。主题是粮食的调整和主导农产品的培植;二是立足市场抓调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质量较低的情况下,不能再过分强调规模化,而要强调根据市场需求来建立农产品的基地。对目前有些地方存在的大建基地、大搞开发的势头应给予引导;三是依靠科技抓调整。必须改变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农产品质量低劣的状况,增加投入改良品种,下大力气提高品种质量。具体措施可考虑:
一要选准主导农产品。主导农产品的选择要立足当地的县情,体现当地的资源优势;要能牵动全局,对经济增长拉动力要强;要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如周宁县本着“着力于当前,着眼于长远”的思想,提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现有传统优势的茶叶和马铃薯,重点培育发展花卉、魔竽、反季节蔬菜等未来的主导农产品。
二要抓好基地的优化。主导农产品的生产必须建设相应的基地进行适度规模化生产,在买方市场的背景下,基地建设的规模要在考虑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有较好效益的规模。基地建设要注重技术水平,把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要分工明确,有所侧重,避免重复建设。
三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议省政府责成有关部门研究出台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优惠政策。
四要突出市场的开拓。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善于研究市场,从市场需求中根据区域的特色寻找市场的亮点。每个县重点扶持1—2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市场与生产联系起来,同时也增强“造血功能”,增加县级财政的税源。大力组织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开拓农产品市场,发挥在外能人的作用,鼓励其回乡投资兴业或帮助家乡拓展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开展农业技术经济信息宣传和拓展国内外市场。
五是省有本部门掌握的农业补助资金要向农业结构调整的项目倾斜。特别要注意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