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兽药市场管理混乱
兽药是特殊商品,理应严格管理。但近几年兽药市场极为混乱,产品合格率仅有40—50%,严重影响了畜禽疫病防治的效果,损害了农牧民的利益。据测算,全区兽药销售额每年为2亿元左右,因假劣兽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有1亿元左右。假劣兽药不仅延误诊治时间,而且药物残留给畜产品流通和人民健康留下隐患,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对兽药管理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多数盟市、旗县没有药政管理机构,国家和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得不到贯彻落实。
二、新时期兽医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兽医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新时期兽医工作在推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和地位要有足够的认识。
(一)兽医工作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基本保障。为了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调整,我区畜牧业已成为振兴农村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突破口。自治区党委六届八次全委会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畜牧业在农牧业经济中的比重”。抓好家畜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已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特别是随着“双增双提”战略的实施,抗病力较差的改良畜、仔畜、集约化饲养的牲畜大量增加,必须相应加强兽医工作。
(二)兽医卫生工作是畜牧业生产适应市场体制要求的重要条件。畜产品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有无开拓市场的竞争能力,关键是畜产品的质量。畜产品的质量除自然的品质外,更重要的是畜产品的兽医卫生质量。如果不重视兽医卫生工作,畜禽疫病防治、畜禽及其产品检疫工作抓得不好,滥用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造成畜禽产品染疫或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就会造成养的越多,造成的损失超大。由于兽医工作的失误而给畜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困难和严重损失的事例在国际上已不罕见,我国也有沉痛的教训。因此,畜牧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只有认真搞好畜禽疫病防治以及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整顿和规范兽药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市场,才能保证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才能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农牧民增产增收。
(三)防疫检疫工作是畜牧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产肉大国,价格在国际市场也比较低,但多年来肉类出口很少,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防疫检疫工作与国际贸易的要求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临近,畜牧业参与国际大市场流通的格局很快就会出现,我区养殖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发挥我区畜产品价位低的优势,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首先使防疫检疫工作的内容、标准、技术手段适应国际上通行的要求。
(四)畜病防治是畜牧业提质提效的重要手段。畜疫禽病的流行给我区畜牧业和农牧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一些内外寄生虫,严重损害了我区畜产品质量的声誉,如牛皮蝇蛆病和羊的内寄生虫病,不仅使牛皮出现虻眼,羊的肝、肠衣丧失使用价值,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因病虫害寄生而使牛羊掉膘瘦弱,浪费了饲草料资源。全面做好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慢性病、普通病的防治和治疗,已成为新时期兽医工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