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失效]

  3.远期目标(2021-2050年)。
  在实现中期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30年的巩固、完善、提高,全省基本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八大水系、城市内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水质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全省可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全部得到有效整治,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全省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力争达到65%;全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占陆域总面积的12%以上,80%以上的区域达到生态示范区要求。
  三、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布局
  我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全省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地貌复杂,构成了以平原、丘陵、山地和海岛为主要特征的四大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气候的南北过渡性和地貌的东西转折,使我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区域性和过渡性等特征。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占陆域面积的23.2%。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占陆域面积的70.4%。海岛主要分布在东部海域。沿海平原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西部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局部气候差异明显,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海岛淡水资源缺乏,森林覆盖率低,易受风暴潮等灾害危害。针对上述特征,根据自然地理特性。生态环境质量、自然灾害状况和环境治理能力等因素,参照我省土地、农业、林业水利水土保持、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资料,将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分为6个区域类型:
  (一)浙东北水网中原环境治理区。本区地处我省东北部,主要包括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宁波市及绍兴市的27个县(市、区)。本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航运污染和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环境严重污染,地下水超量开采使地面沉降加剧;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海塘及江河堤防建设标准低,行洪、调洪能力弱,洪涝和渍害严重。生态环境治理的主攻方向是: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加大平原绿化力度,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加强污染治理,抓紧实施《太湖流域浙江省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加快嘉兴平原地区引水工程和饮用水源建设,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继续抓好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治理工程,整治京杭运河,建设钱塘江两岸标准江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河道疏浚,搞好渠系配套,减轻洪涝渍害。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积极控制地面沉降,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积极控制和削减农药使用量,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改善肥料结构,加强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实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抓好临安、安吉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太湖防护林体系和平原农田林网、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抗台防洪能力。
  (二)浙西北山地丘陵生态建设区。本区地处我省西北部,包括杭州市和湖州市的6个县(市)。森林覆盖率66.21%,坡度大于25度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30%。风景名胜区面积占全省的32.57%。主要水系有钱塘江水系的富春江、新安江、分水江和太湖水系的东西苕溪。该区是杭嘉湖地区水源供给地和浙北地区重要城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我省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山溪性河流落差大、蓄水能力差,加上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容易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局部地区的过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垦,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加快制定并实施千岛湖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加快河口水库、西险大塘百年一遇的堤坝加固工程和分水江水利枢纽、水涛在水库等上游骨干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强东、西甘溪治理和源头保护,加固重点洪涝区的堤岸、河塘。积极发展笋竹、林果生产和综合加工利用,提高农民收入。加强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重点地区的综合整治。科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二江一湖”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提倡生态旅游。
  (三)浙中丘陵盆地生态环境治理区。本区地处我省中部、中东部,主要包括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和绍兴市的16个县(市、区),是我省最大的丘陵、盆地集中分布区。本区在钱塘江、曹娥江上游,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坡度大于25度的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5.42%,森林覆盖率55.94%。本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773.78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侵蚀以上占37.43%。“五小”企业较多,工业“三废”排放量大面广,特别是东阳江、浦阳江、曹娥江下游污染较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治山为本,加大封山育林力度,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建立钱江源特别生态保护区,同时有计划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控制水土流失。以改造坡耕地为中心,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举,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以治理钱塘江上游、曹娥江、浦阳江两岸水土流失和建设标准防洪堤为重点,加快河道整治,加强水库配套工程和农田灌溉等设施建设,增强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控制污染源和排放量。建设磐安。开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沃土工程”,增施有机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合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