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抓好沿线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重视农业环保,营造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林,抓好沿线绿化带建设,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及种养业产品污染势头,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是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
——要加强经济带河流的治理,特别要以公路沿线所穿越的河道为重点,搞好小流域综合开发,以取得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盘山县、凌海市、连山区、兴城市、绥中县要把海防林建设作为生态建设重点,辽中县、新民市要加强沙漠化治理。
——在辽中县、新民市、台安县、凌海市等地,建设以杨树为主的速生林和工业原料林10万亩。
——抓好凌海市、绥中县、葫芦岛市连山区、兴城市等干果生产,“十五”期间,共发展大枣、山杏、大扁杏、板栗、核桃树等50万亩以上。
(三)经济带发展农业产业化近期工作部署
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通过引导、扶持重点项目,促进产业分化,推动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分3步实施,今年起步,3年初见成效,5年基本成型。
2000年做好起步工作,启动一批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项目。今年启动的项目主要有:高速公路盘锦段沿线千亩水产养殖项目、万亩水田槽灌项目,盘锦服务区工厂化水产品立体养殖项目,绥中县、凌海市各1个万亩苹果标准园项目,葫芦岛市大台山农场果园改造项目,沿线5000亩水产养殖项目,台安县西佛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台安县桑林镇1000亩淡水养殖示范项目,沈阳市于洪区彰驿站乡、翟家乡1.5万亩精细菜生产基地项目及于洪区北陵乡荷兰村村屯改造、旅游观光农业项目,辽中县沿线温室及高标准大棚蔬菜项目,高速公路沿线全程绿化项目等。
2001年至2002年,初步建立起农业经济主导产业的框架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3年至2005年,农业经济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形成基地、市场、龙头企业、服务体系带动农户生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水平、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四、经济带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措施
(一)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强化优势产业,建设优质、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业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粮食总面积要调减,品种要调优,质量要提高。引导各地发展区域化特色种植、养殖,大力开发新兴农业,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生产示范基地,扩大果品、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已有一定出口能力的拳头产品生产。
(二)深化改革。引导龙头企业搞好资本运营,增强企业活力。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走联合之路,通过资金、土地、技术、设备入股、参股,发展股份(合作)制经营。支持“三资”项目、利用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实行新项目新机制,落实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资本金制度。强化龙头企业(集团)内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优化企业(集团)的资本结构。要培育、推荐一批发展好的龙头企业上市,从股市募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