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要坚持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全面实施。要突出抓好农区退耕还林还草、牧区种草休牧、国家生态重点县、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和促进全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各地要针对本地区的地貌、气候特点,实行小开发、大保护、分区治理。在水土流失较轻、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地区,重点要加强预防和保护;在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搞好治沟骨干工程、雨水集流和节水灌溉工程,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在风沙区要构筑水土保持防护林带,发展灌草植被,恢复生态。
四、措施与办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对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领导。自治区已成立秋冬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厅。各盟市、旗县也要建立相应机构,进一步强化对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领导,搞好组织、发动和协调,使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有领导、有目标、有任务、有时限、有投入、有效益,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二要落实任务和责任制。要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将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旗县有目标,乡镇有重点,村组有工程,户户有任务,切实把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三要搞好督促检查。秋冬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期间,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实地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
(二)认真搞好工程规划。必须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水利建设方针,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编制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配套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针对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大旱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适应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建设等形势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以指导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
(三)分类指导,抓点带面。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建设抗旱水源、发展节水灌溉、推进生态治理过程中,各地要结合自身特点,建设一批典型示范工程。自治区要继续抓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示范项目、集雨工程、牧区灌溉草库伦、抗旱应急工程、生态治理等大中型骨干工程建设。各盟市、旗县都要结合实际,抓一两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水利建设的发展。
(四)创新机制,增加投入。一是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政策,切实管好用好国家的各项投入,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对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二是各级农行、信用社要增加水利建设信贷投入。三是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造,创新投入机制,吸纳各方面资金,增加水利投入。在“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四荒”的治理开发中,大力推广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农牧民、企业、社会团体投资兴建小型水利工程,拓宽水利建设筹资渠道,多方面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步伐。要加强资金使用与管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小农水费建设工程、抗旱应急工程、人畜饮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江河治理工程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要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要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各项国家投入资金的正确导向作用。各级计划、财政、水利、审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各项资金的监督审计,严格财经纪律,对截留、挤占、挪用等未能按时到位的,要坚决严肃处理,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取消今年以奖代投参评资格,同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