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调整、创新、提高”的方针,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适度超前发展。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重点,切实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全省中小学全部达到“普九”标准化要求,基本完成农村标准化初中建设,城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重点建设好2至3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搞好1至2年的职业技术教育,每个县(市)都要建设好一所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职业技术中心。高等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进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集中力量建设好1到2所国内一流强校,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加大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力度,确保不同人口变化时期教育的平稳健康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最宝贵资源的观念,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局面,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体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充分利用国内外智力资源。重点培养一大批急需的高科技以及金融、外贸、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进一步放活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参股、持股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提高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战略高度,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和干部“四化”方针,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日益崛起的新形势、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和挑战的高素质领导人才。特别要抓紧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造就一支宏大的后备干部队伍。
五、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
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是振兴辽宁的重大举措,要全面估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做好各项应对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外资、外贸、外经、外事工作一起上,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金,提高我省产业水平和素质。
以老工业基地改造为重点,扩大利用外资。走以存量吸引增量的路子,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努力在产业关联度大、牵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合作上取得新进展。要大力开拓日本、韩国、欧美资本市场,继续拓展同港台地区的合资合作。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项目、一批大中型企业利用外资工作。有步骤、有重点地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招商引资。适应跨国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争取国家在我省扩大服务贸易等领域利用外资的试点,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外资。加强对利用外资的宏观管理,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防范外债风险。
优化结构,开拓市场,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巩固和扩大机电产品、工业原材料、纺织服装和农产品等传统大宗产品的出口,努力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在巩固传统出口产品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完善对外贸易的销售网络。发挥地缘优势,建设一批向周边国家出口农产品的基地。积极推进同外商的国际联销贸易,推进企业自营进出口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出口贸易,组织更多的企业利用全球电子商务进入国际市场。国有外贸企业要加速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运行体制和营运机制,向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和空间。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鼓励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开店,开发资源。积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加工贸易。带动技术、成套设备和其他产品出口。
政府部门要在扩大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公开办事程序的基础上,下大功夫解决好重招商、轻服务的问题,完善涉外服务体系,提供统一、规范、高效、优质的对外服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外开放环境。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保税区的功能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