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发展提高商贸、交通、通讯等传统产业;合理规划开发旅游资源,搞好旅游产品生产,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社会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要努力提高服务业的知识技术含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媒体等新兴服务方式,扩大高新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范围。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企业参与发展第三产业的领域。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我省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坚持“鼓励、支持、引导、管理、监督”的方针,创造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提高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使其成为我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的调整和重组,进行购并、联合、嫁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走规模化、公司化和集团化道路,向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
  调整劳动就业结构,加快劳动力战略转移,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加快建立劳动就业市场化和社会保障社会化的新机制。继续实施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向中小企业转移,向非公有制企业转移,向省外和国外劳务市场转移。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式。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积极开展就业中介服务,建立规范化用工和培训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省经济共同发展。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我省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充分发挥沈阳、大连、锦州中心城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沈大、沈山高速公路沿线地区要依据自然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经济带,繁荣全省经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抓好抚顺、本溪、阜新市以及北票市的产业转型工作,制定方案,研究政策,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鼓励国内外企业到当地兴办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地区要着手对产业转型进行研究论证和制定计划。加快辽西开发建设工作,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制定和实施辽西开发的区域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西部地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搞好资源开发,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辽西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加快“海上辽宁”建设。辽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要加大工作力度,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速传统海洋产业技术改造,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油气业、造船业、运输业和旅游业。要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环保、海洋制药、精细盐化工、水下智能机器人、新型船舶、海水淡化处理等方面有所突破。
  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高国民经济和全民素质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增加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各级财政中科技和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幅度。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集资、捐资及个人承担相结合的教育投入体制。积极拓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的筹融资渠道,建立扶贫助学基金,支持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切实把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基本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都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要充分发挥军工企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科研院所和高校要积极参加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大力扶持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使其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加强各级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沈阳、大连高新技术园区及创业中心,要建设成为我省高技术的辐射源、高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前列。到“十五”期末,基本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开发——孵化——生产以及产学研紧密联合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把信息化作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宽带传输和交换为主,大容量、高速率、综合化、智能化的信息传输网,提高电话和网络用户普及率。以国家公共信息网络为主体,构筑规范有序的全社会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全省信息服务业的统筹规划、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快党政机关内部管理、社会服务保障、电子商务、数字化城市与区域、公众信息网络等重大工程建设,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程度。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