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全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辽委发[2000]36号 2000年11月10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
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跨入新世纪,辽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确把握时代特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对于面向新世纪、建设新辽宁具有重要意义。省委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九五”时期的工作,分析国内外的形势,研究未来五年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就制定全省“十五”计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九五”的回顾与“十五”的总体战略
  “九五’是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知难而进,保持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积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总量登上新台阶。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农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8.9%。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老工业基地改造初见成效。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14.0:49.8:36.2预计调整到今年的11.0:49.2:39.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04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240亿元,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60%和48%。一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增加到12%。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百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将如期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农村、粮食、流通、金融等各行各业改革都取得了新进展,全省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增强。5年间外贸进出口总额663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52%,其中出口总额427亿美元,增长28%;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9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以沈阳为中心,辐射省内各市的高速公路主框架基本形成,铁路和港口建设明显加快。白石水库等一批水利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小城镇建设、老城区改造、城市美化绿化成效明显。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九五”期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预计13200余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加快,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计划生育等事业取得新成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矿工房和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多数贫困县已基本脱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全省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在困境中奋起,实现艰难转折的五年;也是辽宁在改革开放中取得显著成就,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五年的成就为我们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总结“九五”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必须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改造、促调整、促发展;必须坚持科教兴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必须确保社会稳定,妥善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
  展望新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市场供求格局出现了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既为我省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对辽宁在新世纪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谋划安排。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