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产品,重视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积极采用网上设计、网上制造等先进手段,提高传统产品附加值。在机械、食品、家电、纺织丝绸、轻工、化工等支柱产业中,重点扶持5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促进设备、技术、产品的优化升级。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控制)、生物工程、印染后整理、新型环保等新技术,实施质量振兴计划,推进ISO9000、ISO14000等标准和CMM认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第三产业。建立CA认证建制、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和网络,发展门户网站,建立、完善大中型商贸企业局域网,发展电子商务。建设面向全国的旅游信息资源库,扩大行业联网,发展网上管理与服务。加快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建设,推进“全民上网”。建设一流的国际会展中心,发展现代会展服务业。
开展信息化乡镇试点,按照城市化布局推进信息网络、信息产业向农村扩散,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和小城镇发展。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扩大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在农村的应用,抓好种子种苗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构筑效益农业产业新体系。
5、建立多元投入体系,探索风险投资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十五”期末,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4%,新增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十五”期间,市财政每年继续安排5000万元作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重点用于“两港三区”建设;用8000万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充实杭州市生物基因工程产业化风险资金,并更名为“杭州医药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新药港”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技改贴息资金,贴息对象逐步扩大到市区各类企业的高科技产业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简称“双高一优”)项目。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用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企业发展后劲。政府在贷款贴息、盘活土地存量等方面,对企业技术改造给予必要的支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系,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机构来杭发展风险投资。鼓励以民间和企业资金为主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健全杭州高科技风险投资体系,扩大中国创业联合投资协作网,综合成果、资金、网络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担保资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