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

  加大高新科技园区、高科技化工园和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结构,努力把杭州、萧山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省内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先行基地,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到200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5、发展特色科技园区,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
  支持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建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鼓励企业和各区、县(市)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虚拟科技园。重点支持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使其尽快成为国家级高新开发区的重要园区之一。
  支持各城区因地制宜创建一个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科技经济园,作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园区,成为有一定产业规模、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办好现有的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省级园区要完善功能,加强管理,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
  6、实施“大学城”工程,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高起点、高标准制订大学城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下沙、小和山、滨江等高教园区,支持浙江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等在杭高等院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使杭州成为“求知的天堂”。
  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吸引上市公司、投资公司、社会法人、自然人的投资,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热忱欢迎外地名牌大学来杭办学,招贤纳士,吸引大批名教授、名校长和学术带头人来杭授业、兴学,加快大学城建设步伐。
  优化教育资源,办好4所市属高校:组建一所在校生达1.5万人的综合性大学和一所在校生达1万人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现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扩建为在校生达万人的新型综合性本科高校,创建杭州市“网上大学”,发展远程教育。办好一批专修学院和社区学院。积极构建终身教育新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到2005年,全市在校大学生突破25万人,争取达到30万人。
  三、实施“一号工程”的保障措施
  1、营造科技进步氛围,建设一流创新环境
  认真贯彻国家科技进步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落实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项职能。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