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行标准化生产,树立商标品牌意识,保护名牌产品。
全市目前有商标品牌的“潮汕小菜”企业仅21家,占加工企业不足4.5%,有品牌的品种100多个,其中比较有知名度的仅为17个。绝大多数属传统加工和大路货产品。品牌顾名思义,先品后牌,首先是产品质量过关,然后才是牌子过硬。针对我市实际,首先应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制订一整套产品卫生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一是要通过“协会”对会员单位开展商品经济知识培训、灌输品牌观念,树立品牌意识。要求所有会员企业,在明年底前都应有一个以上的注册商标,以后参会的企业都必须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二是由市卫生防疫部门和市技术监督局协助、制订行业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三是加强品牌推介,对名牌产品,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条件成熟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四是加大打击假冒、仿造名牌和生产伪劣产品的力度。市技术监督局、科委、工商局、专利局等有关部门,每年要开展一至二次打假侵权的专项行动,从重从快处理制假侵权行为,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组建“潮汕小菜”专业供销队伍,拓展营销渠道。
当前制约“潮汕小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品推介乏力,营销网络不广,渠道不畅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拓展“潮汕小菜”销售市场为当务之急。除协会和生产加工企业自身努力开拓市场外,各级供销社应发挥农产品销售主渠道的作用,积极组织“潮汕小菜”打进国内外市场。作为主产区的澄海市,供销联社要组建“潮汕小菜”专业营销队伍,与生产加工企业挂钩,签订供货合同,建立激励机制,大力进行产品推介,拓宽销售市场。
五、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我国即将加入WTO,“入世”以后,既为农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发展机遇,也迎来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更大挑战,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潮汕小菜”凳招商引资力度,筛选一批项目建立“潮汕小菜”项目库,多渠道推介招商,同时选择一些重点项目和海外重点客户,主动出击,做细致的工作。政府组织的境内外招商会、展销会、洽谈会以及市举办的食品博览会、美食节都要把“潮汕小菜”列为重点,组织参予,进行推介。“广交会”汕头摊位要留有2至3个档位,专门作为“潮汕小菜”展销交易的场所。各级外经贸委、对台办、侨联及农业部门都要把它作为发展汕头特色经济的重点来抓,密切配合,招商引资,为发展“潮汕小菜”生产加工尽职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