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探索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名牌产品认定推荐体系。广州名牌产品的认定推荐始终坚持5个原则:一是企业自愿申报;二是不向企业收费;三是公开透明,用数据说话;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专家组等中介组织和用户代表的作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五是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不搞终身制,使推荐活动真正成为鼓励企业创名牌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段。
(三)主要问题
1.品牌意识薄弱、陈旧。不少企业经营者对品牌价值认识不足,观念依然停留在产品经营即以单个产品推出品牌的层面上,尚未进入以品牌推出系列产品的阶段,加上以短期利益为驱动的经营思想未得到根本扭转,创品牌自觉性不强,以致一批传统品牌产品在市场经济下逐步失势、失利、失市,知名度下降,甚至销声匿迹,品牌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企业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过分依赖他人的品牌,在合资过程中,品牌被淡化,或被打入冷宫,仅靠贴牌出口收取廉价加工费,致使原来的品牌市场逐渐萎缩,被人冷落。
2.品牌发展能力不足。一是生产规模太小,严重制约了名牌产品的发展,缺乏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能代表广州形象的大品牌。在全国驰名商标中,广州工业产品仅占3个;在国家外经贸部公布扶持出口的38个品牌中,广州一个也没有。二是创名牌力量分散,绝大多数名牌产品企业的销售处在“分散经营、单兵作战”的状况,没有形成合力。加上不少企业品牌数目众多,广告投入分散,销售成本增加,名牌产品得不到快速发展。
3.品牌发展不平衡。一是拥有有名牌产品的企业类型不平衡。在208个广州名牌产品中,大型企业占433%,中型企业占461%,小型企业占105%,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中还有2个未实现广州名牌产品零的突破。二是行业发展不平衡。生产资料类名牌产品大大少于生活消费品类名牌产品,即使在消费品中,名牌发展也不平衡,广州的服装、鞋类批发市场十分活跃,但却没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三大大支柱产业的名牌产品,只占广州名牌产品总数的94%,比例太低而且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档产品。
4.假冒伪劣产品干扰严重。名牌产品知名度越高,受假冒伪劣产品干扰的现象就越严重,给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品牌不堪重负。据调查,广州名牌产品被假冒几千宗,查获假冒产品标值近亿元,严重损害了名牌产品的形象和消费者的利益。
二、振兴广州工业名牌产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