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旅游业“十五”计划的通知

  3.专项产品──大力开发修学、生态、探险、体育、高尔夫等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方面,借助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和青年旅馆网络建设,着力抓好近代革命史、岭南文化、改革开放成就、工业观光、农业观光等主题的修学旅游产品,提高修学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参与性、趣味性和教育功能。发挥粤港澳旅游协同发展的优势,逐步扩大以岭南文化为核心的修学文化旅游产品在港澳、东南亚及东亚等地的影响。
  生态旅游方面,以大众市场为主,以专业市场为辅,实施分层次开发,重点开发森林、海洋、农业等生态旅游产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制定标准,形成示范,加强协调,强化创新等手段,引导生态旅游从观光向度假转变,全省着重强化肇庆鼎湖山、广州石门、河源大桂山、韶关南岭、车八岭、珠海农科中心、中山海上庄园、湛江农业旅游观光带等拳头产品的建设。
  探险旅游方面,主要开发海岛探险、山地探险、森林探险旅游,开发韶关大峡谷、江门七星坑、珠海万山群岛等探险旅游产品的建设。
  体育旅游方面,主要抓好海上运动(滑水、帆板、冲浪)、潜水、跳伞、漂流、自行车、登山、赛车等主题的旅游产品,重点建设珠海国际赛车场、汕尾红海湾海上运动区和清远清新温矿泉体育旅游基地等三大项目。全面加大高尔夫产品旅游转化组合力度,将高尔夫旅游与城市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形成主题系列,提升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东高尔夫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打造广东高尔夫旅游国际品牌。
  4.主题公园──引导现有主题公园更新完善和二次开发,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进入广东建设大型旅游景区,构筑广—深—港具有世界影响的主题公园精品旅游带。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的主题选择,积极发展高科技主题游乐园、反映城市地域特色的主题公园和影视城。将不同性质、优势互补的景区组合起来,开发串联各景区的短程旅行团游览线路,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延长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
  (三)区域发展重点
  以珠三角为核心和基础,大力促进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山区崛起、两翼齐飞”,形成省市县系列化的区域特色。
  1.珠江三角洲──上水平
  以“广深珠”为核心的珠三角,将率先实现旅游现代化,是广东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区域,是提升广东旅游目的地的主导区域。其发展将以产品的纵向开拓(观光、度假、特种)为方向,重点开发城市旅游和度假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广州和深圳两个旅游中心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惠州、江门等地旅游业发展。注重与港澳的全面协调运作,加速旅游质量与大环境的国际化进程,从政策层面顺畅内部交通,建立和谐统一的多元化产品格局和市场格局,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社会功能。
  2.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上规模
  该区域是广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和后劲所在,其发展以产品的横向开拓为重点,集中力量进行特色开发,围绕以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为主的优势资源建立要素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成片成线的经济规模。确定一批“扶贫旅游开发区”,通过加快旅游业发展启动和带旺欠发达地区经济。
  (1)粤北山区
  完善山区旅游联合体的建设,发挥森林生态、山水风光、宗教、民俗优势,培育韶关为粤北旅游中心,充分发挥其毗邻湖南、江西的区位优势,大力开拓湘赣客源市场。树立大丹霞山的旅游发展观念,加大保护整治力度,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力争将丹霞山—南雄恐龙遗址申报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为广东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景区。
  (2)粤东地区
  发挥粤东旅游协作圈的作用,加强与福建、江西的联合,整合区域优势,突出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滨旅游、农业生态等旅游产品,培育汕头为粤东旅游中心,发挥梅州闽粤赣三省客家文化旅游中心的作用。大力扶持创造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代表性旅游产品,推出“客家之路”,并争取成为旅游国线。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和梅坎铁路开发旅游市场,开通直达旅游特快列车,解决交通对旅游业的严重制约问题。建设东江旅游文化带,以客家文化及地域联系为纽带,加强河源、惠州、汕尾、深圳等市在旅游产品与旅游市场上的协作。
  (3)粤西地区
  以西三角旅游组织为纽带,推广海滨旅游、农业生态、岩溶景观旅游品牌,降低以交通为主的直观价格总体水平,努力加快阳江和肇庆的发展,开发西江旅游带,带旺西翼旅游。建设湛江亚热带农业观光带,争取国家赋权就地办理环北部湾赴越南边境旅游,开拓粤西游船旅游市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