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以分时度假为代表的旅游会员制度,推动度假住宅的发展,实行门票奖励等措施扩大省内游市场。
2.巩固港澳台市场,开拓东亚和东南亚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
树立广东旅游新形象,优化商贸大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发步伐,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的契机,重点开拓商贸投资和休闲度假(海滨、温泉、高尔夫、购物等)客源旅游市场,形成重点突出、渠道多元、客源稳定的旅游市场格局。
──争取在广东实施对境外游客购物退税、落地签证或免签证等政策措施。
──通过青年旅馆等连锁组织加大欧美、日本青年市场开拓力度。
──利用海港、海岛、河网的优势,开发游轮、游艇旅游客源。
──顺应国际旅游市场新趋势,注重开发散客旅游市场。
──发挥口岸优势和进出内地的跳板功能,开发以港澳为基地的过境旅游市场。
──创办中外合资、合作旅行社,拓宽境外客源。
──积极参与“中国旅游代理培训计划”,发展以广东为旅游目的地的境外旅游代理商。
3.稳步有序地开发出境游市场。
──加强管理,规范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逐步放宽私人护照的办理,简化出境游手续。
──开办在广东工作、生活的异地居民办理出境旅游。
──鼓励广东旅游企业赴境外设立接待企业,提高出境旅游服务质量,降低旅游价格。
(二)产品开发重点
全面实施广东旅游精品化战略,提升广东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具有大区域竞争力、管理上水平为标准,在人、才、物、信息等方面加大指导力度,对国家AAAA级和AAA级旅游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旅游城市重点包装推介,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建设旅游区,把“城市群带观光购物”、“滨海山地休闲度假”、“专项主题趣味参与”等培育为广东拳头旅游产品,创造旅游拳头产品系列,丰满广东旅游形象。
1.城市旅游──城市是广东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重点开发都市观光、商务、购物、美食,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强化经济活力,注重城市整体塑造,形成主题与特色,突出核心要素,构筑旅游精品,以形象、活动、设施、景观与环境、氛围、服务提升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旅游。
──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空间不平衡发展战略,积极强化广州、深圳两个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环境和设施建设,使之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旅游城市。
──加快大型会展设施建设,大力举办参与性强、地方特色鲜明的节庆盛事活动,如商务(广交会、高交会及各种展销会)、文化(艺术节、电影节、风筝节、时装节、美食节)、体育(亚运会、全运会、足球联赛)、娱乐(歌星演唱会、迎春花市)等。
──将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特色性(代表性)区域和地段作为广东城市旅游中景观与环境吸引建设的关键环节,突出岭南风情、现代气息、开放特色、热情好客之道等城市氛围。
──贯彻游客与市民共享、旅游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兴建商务设施(如交易中心、会议中心、展示中心),文化设施(如博物馆、音乐厅、艺术中心),体育设施(如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场、赛车场),休闲娱乐设施(如公园、游乐场、海洋馆、主题园),购物设施(如综合性购物中心、专业性购物街、步行购物区)等。
2.度假产品──重点开发生态型的滨海度假、温泉度假、山地度假和乡村度假产品,努力创造国际一流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对开发力度不足、管理欠佳、效益不好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予以淘汰。
滨海度假方面,调整市场定位,细分市场,形成主题,以人为本,营造度假环境,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重点抓好阳江海陵岛、湛江东海岛、深圳大鹏湾、惠州大亚湾、汕头龙虎滩、汕头青澳湾、汕尾红海湾、江门川岛等八大海滨旅游度假区建设,引导其高起点建设和管理。
温泉度假方面,提升市场层次,将温泉产品作为广东旅游实施度假产品大区域(全国、国际)化的起步,引导温泉产品规模化、特色化、主题化发展,增加户外娱乐、健身休闲、养生康体等功能,重点推动清远清新温矿泉、江门金山温泉、珠海御温泉等度假区的完善以及丰顺邓屋温泉、河源高埔岗温泉、惠州、汕头、揭阳等地温泉的开发建设。
山地度假方面,加大山地植被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开发山地度假项目,突出生态度假,重点发展广州南湖、惠州南昆山、梅州阴那山、佛山西樵山等度假区的建设。乡村度假方面,以岭南文化为内涵,以客家围屋、开平碉楼等岭南乡村建筑为依托,从设施、活动、项目、氛围等各方面展示岭南乡村特色,形成鲜明地域风格,服务都市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