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性化旅游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旅游产品越来越多地考虑人本身的需求,以人为本,走向人本关怀。“以游客为中心”将成为贯穿广东旅游发展各方面的主流观念。
(7)旅游者在年龄、性别、职业等传统细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为若干以兴趣、爱好和背景相区分的“族”,个性化旅游需求推动广东旅游走向主题化。主题旅游线路、主题宾馆度假村、主题(专业)旅行社、主题性郊区旅游项目将蓬勃发展。
(8)加入世贸之后,广东的旅游企业分化将大大加剧,大规模、集团化与小型化、特色化同时成为两个发展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实行股份制改造将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连锁化与品牌经营成为发展方向,质量价格比将继续提高。
(9)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明显和深入,互联网预定及宣传得到普遍应用,建立全省性或区域性的旅游网络信息中心成为迫切要求,旅游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日益增加,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10)形象与环境成为旅游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促销活动和规划将大大加强,旅游者对大环境的要求将日益强烈,进而推动广东在软硬件两方面与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接轨。广东旅游业将更加主动积极地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协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开发经营的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开发和经营将更多地服务社区、面向市场、面向未来。
(三)问题与挑战
1.旅游业空间竞争加剧,表现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广东作为过境地的地位不断弱化,从广东入境的游客占全国入境游客总数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93.3%降到1999年的81.4%,需要在努力保持过境地地位的同时向旅游目的地强化和发展。
2.广东旅游业内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为产业要素发展不平衡、各要素内部发展不平衡和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制约着其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将是广东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3.广东在语言、交通、咨询、安全等方面尚未营造出“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环境,有待与国际上旅游业发达地区全面接轨。旅游经营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4.作为广东旅游核心区域的中心城市旅游功能不健全,与国外旅游业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还主要是一个商务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地区割据和行业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东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和以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地区割据和行业壁垒现象在广东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阻碍了广东旅游业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制约了广东旅游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损害了广东旅游在国际上的形象。
6.适应广东旅游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足,现代技术在旅游业中没有得到及时充分运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广东旅游业面临的人才和技术挑战将更为严峻。加快人才的培养和现代技术的运用应成为广东旅游业的紧迫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在旅游业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广东旅游业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
7.地区整合营销不够,在旅游市场上具有大范围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不多,没有形成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对外促销中,各地区也都是各自为战,缺乏区域合作的互动互补机制,不利于形成整体优势和提高宣传效果。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国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战略和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心任务,以发展的眼光,改革创新的思路,面向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为广东成为国际上知名的现代化旅游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二)“十五”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全面提高广东旅游业的质量,真正做到人性化和个性化,使广东省成为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活跃、旅游产业比较发达、服务优质、环境优美、具有一定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十五”期末,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924亿元,年均增长10.8%。旅游业增加值达936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7%。 ──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拓。入境旅游人数达9399万人次,年均增长8%,城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856万人次,年均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