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实施意见
(市委[2001]7号)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特制订以下实施意见:
一、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九五”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领导,全市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农产品短缺问题。当前,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效益农业,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是构筑新世纪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根本性措施。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抓住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充分应用科技,努力拓宽流通,实现深度加工,发挥区位优势,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一要坚持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杭州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三要坚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要把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区。
城郊着重发展有都市农业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东部平原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中西部丘陵山区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粮食是农业的基础,也是结构调整的基础,要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在结构调整中,要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好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水平,并按照市场化的思路解决粮食的供给问题。要继续认真执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和优质优价的政策,促进粮食品种结构调整,保护农民利益。
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十五”时期,全市要抓住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和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有利时机,积极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一是调整种植业生产格局,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各地要按照市场需求,逐步调减品质差、效益低、市场不适销的粮食品种,引导、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粮食主产区可以在稳定优质适销稻米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发展加工业。根据市场需要,努力扩种经济作物。在不抛荒的前提下,自主确定粮经比例,以实现农业增效的目标。
二是大力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我市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有较好的基础,大幅度提高养殖业的比重符合杭州实际情况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要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稳定发展生猪生产,重点扩大专业生产场和专业经营大户的生产规模,逐步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格局;要稳步扩大奶牛业的生产规模,积极发展其他优势畜禽品种;要在巩固提高现有渔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养殖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