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初步形成。以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开发为主,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逐步增多。涌现出穿越、金诚、蓝凌、宏景、杰思、广东轻工机械二厂、汕樟轻工机械厂等较具规模和实力的软件开发企业。
——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电信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7万户,电话(不含移动电话)普及率20.94线/百人(市区达38.58线/百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85万户,居全省第四位。邮政服务业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建成了邮政金融专网、综合业务网,开通了电子邮局服务。广播电视业迅速发展,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中介咨询服务方兴未艾,市区现有计算机服务机构400多家。信息内容业也正在形成。
——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银行卡发行量超过12万张,并实现跨行联网;建立了跨行资金结算系统、各商业银行的电子划汇系统,加快了资金流动。国税系统实施“粤税工程”,建成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防伪税控机普及到一般纳税人,实现出口退税联网管理。汕头海关运用现代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改善通关作业环境,各通关环节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19家企业(主要是业务量大的船务、外贸、报关公司)通过EDI中心实现电子报关,降低了企业费用,节省了人力、时间。外经贸系统在网上开展外贸管理业务和信息查询,如配额招标、单证申领、企业年审、贸易信息发布和查询等,大大方便了企业。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逐步受到重视,目前4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企业资源规划(ERP)、因特网(Internet)等不同层次的应用,电子商务开始起步。
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部分政府部门已基本建成内部办公网的硬件平台,市政府本身以及计委、外经贸委、海关、国(地)税局、规划局、国土局等开展了网上办公的初步应用,并建成一批综合性、专业性数据库;60多个政府部门实现上网。公安部门坚持“科技强警”,建立了以“110报警服务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防控体系,在维护社会治安、开展公共救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保险领域实现业务处理计算机化,市区初步建成包括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四保”信息系统。各大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使用计算机,加快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科技教育领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以汕头科技信息网为核心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市区大中专院校及部分重点小学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网建设逐步普及,去年我市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汕头大学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授权,成为广东第一个“国家级信息化培训”资格单位。
|